最近,一款网络游戏获得了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肯定,纳入武汉小学教材范围,走进了部分小学课堂。有网友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教育进步,与时俱进;也有人认为小学生自制力不强,推荐游戏给孩子们可能有负面影响。教材编写者反问:“难道不写入教材,孩子就不玩游戏吗?”他认为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推荐好游
与京剧进课本、入教室反复斟酌、多方论证相比,网游入编教材要简单得多、快捷得多。其实程序上删繁就简、办事效率提升本是一种行政进步,但如果这样的便捷不建立在实践检验、多方利益博弈的基础上,这样的决议与拍脑袋、一家之言的决策并没有什么两样。
教材编写者面对公众的质疑给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回应:“难道不写入教材,孩子就不玩游戏吗?”这样的反问看似很有力,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游戏虽说好玩,但并非人人皆爱。爱玩的孩子学教材固然高兴,不爱玩的怎么办?
不写入教材,固然不能禁止孩子玩游戏,但写入教材就可以控制孩子玩游戏吗?如果玩游戏入编教材可行,那么谈恋爱、抽烟、喝酒、打架等问题为啥不能登堂入室?从诸多问题来看,编写者反问是苍白的、脆弱的。正是因为理由的不堪一击,才使坊间和网友的热议声、质疑声四起,让公众浮想联翩。
不过,对此相关部门还是积极回应了,“网游这两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论坛注册和交流方法,学会上网的基本功,这些功夫日后也是上网的必备,现在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令人忍俊不禁的出发点,要教会学生论坛注册和交流的方式、方法很多,但为何偏偏要选择网游呢?再说,现在没有论坛注册和交流的能力,将来会成“网盲”吗?试问教材编写者,今天诸位网友或许也包括编者先生,有几位是通过网游学会论坛注册和交流的?
可以说,迄今为止,针对网游入编教材的做法,没有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可以让公众欣然接受。笔者不揣愚昧,估计要么道理不够充分,要么论据不够丰富。而问题的关键倒不是理由给得充不充分,而是教材编写机制是否经受多方考量,譬如一本教材入编有无科学论证、阳光程序、多方利益充分博弈。
就教材选用看,网络游戏方面的教材肯定有市场,会受到不少学生的热捧,由此可见它至少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实用的、受欢迎的教材,未必就是合理、科学的。到底可行不可行,不能光听专家的,还有待实践的反复论证。如果实践不予认可,这就是占有稀缺的教学资源,不仅浪费资源、耗费钱财,而且还牺牲学生的宝贵时光,甚至助长不良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