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不知道是多少人魂牵梦绕、茶饭不思的高高门槛。这个被大家奉若神明的“核心期刊”原来却是研究机构的“民间标准”,而不是什么“政府行为”,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核心期刊”评选与政府无关!日前,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相关负责人在媒体上一语警醒梦中人,让不少人终于看清了所谓“核心期刊”运作中的各种
政府管理部门对学术刊物不进行所谓的评选,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是,无数被“核心期刊”神秘面纱迷惑的人难免产生这样的疑问:十几年了,“核心期刊”的出笼过程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应有迹可寻,为什么这根绳索套住的人越来越多,日益演变成个别部门和刊物牟利的工具?这是值得深思的。
诚如那位负责人所说,有很多制定人才评价政策的干部连“核心期刊”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就开始折腾了,认为只有在“核心期刊”发了论文,才能算有水平。那么,“核心期刊”的真正含义到底是什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能否成为考核门槛?
简而言之,所谓“核心期刊”是指某些研究机构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确认的学术刊物。入选刊物一般会在封面显著地方标注类似“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字样,以示荣誉和学术地位。目前国内比较著名的核心期刊目录有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南京大学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中国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有《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
实事求是地说,“核心期刊”这样的民间标准近些年来能够成为不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有关部门评价人才的标尺之一,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确需要一些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标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核心期刊”也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国内学术评价的基础性指标之一。渐渐地,一些单位和个人把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视作强制标准,特别是个别高校硬性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一定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论文,以至于我们许多习惯官方认可思维的人想当然地把“核心期刊”误以为国家标准。事实上,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学术刊物基本上都是民间研究机构创办的,大都实行独立主编制,论文评审制度十分严格,在长期的办刊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确需要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甚至于一些真正的民间团体,能够秉持公正的原则,树立一些严格的学术标准供大家参考。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条本来十分正确的学术评价道路上,个别“核心期刊”的评审机构开始迷失了方向,有的以商业利益驱动为主要导向,有的假借专家做评委,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科学的评审,以至于一些品格很高的纯学术刊物都未能进入榜单,而个别“民间文艺”、“故事会”这样的通俗文艺刊物竟然能够登堂入室,真是自毁长城的咄咄怪事。
权威不可自封,公道自在人心。随着学术环境的公开、透明,我们相信相关各方一定能够形成一套更好的科研评价体系,让“核心期刊”真正成为一把准确度量学术水平的标尺,而不会堕落为束缚知识分子自身发展的冰冷的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