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巴蜀学者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参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同时,还充分依托地缘优势,积极主动地在相关人文社科领域开展抗震救灾专项科研,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四川大学副校长赵昌文教授牵头总协调,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
所的专家学者参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研究项目――“汶川特大地震的应急管理和灾后重建若干问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该课题分8个子课题组:地震应急和灾后重建中资金、物资的筹集与分配,民营企业恢复重建的救助与补偿,公众风险认知与行为,交通恢复与物资调运,产业损失评估与结构调整,重建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灾区居民需求特征分析等。这些研究先后产生了一批成果,向中央有关领导部门、四川省有关部门以及成都市、都江堰市、什邡市等及时报送了多份政策建议报告,部分报告得到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批示和重视。如赵昌文教授课题组提交的《四川地震公共需求调查与潜在风险分析》和《“对口援建”机制和效果的调研报告》、西南财经大学杨继瑞教授提交的政策报告《关于汶川地震灾区安置板房的若干问题思考与对策》、西南交通大学贾建民教授提出的政策报告,分别得到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肯定和好评,部分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和重视。据了解,有关研究团队正进一步聚焦研究成果,各课题组对研究成果和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汇总、集成、凝练和升华,从而为地震灾区的应急管理和灾后重建提供更加有效的科学支撑。
另外,各高校还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如四川大学发挥该校的人文社科优势,迅速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为国家、省、市及相关部门进行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出谋划策,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这批研究成果包括:1、地震灾区文化遗产的评估与重建问题;2、地震灾后疫情的防治问题研究;3、地震灾后特殊的民商法律问题研究;4、有关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分配管理和灾后重建资金的筹措机制研究;5、地震灾区的经济重建及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