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12日电12日下午,在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现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重要讲话传来,首都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和理论界人士备感振奋,纷纷表示要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满怀信心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
科技界:以自主创新增强应对灾难能力
科技界人士在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后备感振奋,对继续运用科技手段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信心满怀。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程根伟对记者说:“作为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亲历者,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到了振奋和力量。灾难发生后,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以人为本,积极开展科学救灾、科学重建。如今灾区的一切都逐渐走上正轨,我为我们国家有这么坚强的领导集体和强大的综合国力感到自豪!”程根伟表示,今后他们仍将不断自主创新,增强应对灾难的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心理所心理援助行动总指挥张建新说,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有感触。今天的纪念不仅仅是凭吊逝者、寄托哀思,更是前进的号角,激励我们更科学、更有效地开展重建工作。他说:“地震发生后,我们所第一时间派心理干预救援队深入灾区,一年来一直为灾区群众的心理重建而努力;今天,这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心之一。我们已经做好了打‘持久仗’的准备。”
教育界:用爱与责任关注灾区重建
总书记重要讲话在首都高校中引发热烈讨论。青年学子们纷纷表示,要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北京大学学生社团爱心社倡议全校同学胸怀爱与责任,尽自己所能为四川灾区重建工作做一点事,为承受过苦难的坚强同胞们带去一丝温暖,通过暑期实践、物资捐赠和传送祝福等方式,为灾区的同胞们献出一份爱心。
清华大学紫荆园食堂前树起“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大幅宣传板,许多同学在上面签名,表达对遇难同胞的真挚哀思。
“当时受到的震动非常大。这次灾难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情感上,这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次很震撼的心灵教育。”一位来自四川的清华男生说。
文艺界: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同步共建
中国歌舞团词作家宋小明曾在去年5月下旬到过四川灾区,目睹了中国人民面对灾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他注意到,重建工作一年来,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原则不断被强调。面对灾难,人们不仅增强了战胜灾难的勇气,而且拥有了尊重自然的敬畏之心。“只有敬畏它,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向云驹认为,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同步共建是这次灾后重建的最大特点。他将之称为“是一次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建”。国务院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吸纳了民间文化专家学者的建议,重建工作中,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重视。比如,用传统技艺修复古老的碉楼,而新建的羌族民居则充分保留和体现了羌族文化特色。各地在对口支援的时候,不仅支援物质,而且对文化重建也进行了支援。
理论界:用智慧书写知识分子的忠诚
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广大理论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上的讲话使我回忆起地震发生后知识分子的优良表现。”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张秀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林庭芳教授在听了胡锦涛总书记讲话后,对记者说,的确,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全面检阅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伟大凝聚力量,展现了人民军队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地震可以使山河改变面貌、生命受到摧残、财富遭受损失,但它压不垮中华民族的顽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