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论辑录

2009-05-1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李小江:《狼图腾》的核心寓意载《文艺研究》2009年第4期

长篇寓言小说《狼图腾》中复杂的思绪交织着“国民性改造”这一核心寓意,为我们重新审视民族、国家以及民族主义问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分析范本:近代以来纠缠在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中的“民族”情结和“民主”意识的内在联系,

民族性和国民性,以及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生成过程中的复杂内涵,让批评的触角穿透草原文本,也穿越历史是非和简单的道德判断,指向当下前沿性的人文关怀――中国的崛起与富强。《狼图腾》还映证了民族主义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双刃剑”作用:既让作品产生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体现出“民族性及人道在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同一性”,同时也可能变成简单化的意识形态工具而成为审美的障碍。(闻岩)

李杨: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形式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

从晚清的“民族国家”认同,到“五四”的“个人”认同,再到左翼文学的“阶级”认同,中国现代小说通过讲述不同的历史主体的故事,在与不同的“想象的共同体”的对话中,研磨出自身的艺术形式。“成长小说”杰作《青春之歌》的出现,不仅通过历史主体的建构,表征出一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政治,同时,它还形象地展示出Novel这一现代性装置在中国的生成与发育的历史。(凌燕)

李遇春:胡风的旧体诗词创作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

胡风在1955年后的政治受难生涯里创作了大量旧体诗词。这些诗词表现了诗人的反抗意识、认同意识和疏离意识,它们分别与诗人的现代启蒙人格、传统儒家政治人格和道家隐逸人格相关,三者相互纠结,展现了狱中胡风复杂的文化心理状态。胡风的这些旧体诗词“志深而笔长”、“耿介而多气”,受到了鲁迅旧体诗和建安诗风的影响,呈现出遒劲拙重、沉郁顿挫、刚健清新的风格。(凌燕)

贺绍俊:香雪一直走过来……载《中国作家》杂志2009年第4期

《哦,香雪》决定了铁凝的文学底色。香雪并非实有其人,只是铁凝早期小说《哦,香雪》中的主人公,然而这位由铁凝塑造的文学形象又确乎真实地生活在她的身边。香雪在慢慢长大,铁凝的创作也在逐渐走向成熟。更为重要的是,从1982年以后,铁凝在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时始终倾注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在这种人文关怀中她越来越体现出鲜明的平民立场,往往会把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放在弱者的一方,而一个个香雪,就是这样一路跟随着铁凝走过来,这就是铁凝的文学底色,温馨,善良,一直不变。(北方雪)

郜元宝:汉语的命运载《南方文坛》2009年第2期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普遍关注语言包括现代汉语问题。我想追问的是我们正生活在怎样的汉语世界?我们的母语究竟怎样了?有哪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一直左右着汉语的发展?对此没有清醒估计,不仅文学研究恐怕任何学术操劳的基础便都可疑。围绕汉语现代化问题,仅仅追溯现代汉语这一学科的历史还很不够,应该和国人的语言体验与创造息息相通,探讨现代汉语发展中的一些观念之争,即研究和语言相联的观念史,以及语言变迁与文学史发展的互动。我发现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围绕汉语的争论所积累的观念史材料很有意思。“五四”到四十年代末,知识分子对母语的谈论密切联系着他们所倡导的文学运动,这区别于后来与文学运动无关的学院式语言学研究;也许不够严谨,却真实记录了现代汉语的演化轨迹。然而,“五四”以来围绕汉语的百年争辩,远未结束。(燕南)

丁帆:抓住文学的转型节点载《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3期

六十年对于一个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和国文学来说,是一段充满着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历程。回眸它的进程,使人不能忘怀的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文学事件和文学文本比比皆是。但是,究竟谁是谁非、孰优孰劣,面前的文学史读本仍然是很混乱,分辨是非、去芜存真的文学史重写任务是远远没有完成的。如今,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除了文学史的价值观念的重塑外,就是在六十年的文学史当中对作家作品进行再次的淘洗;再者就是能否从其发展进程中找出每次大的裂变原因来进行探究与分析,这些或许能为文学史的二次筛选和重写找出规律性的经验来。

毋庸置疑,1949年以来的文学史和其思想史的发展是基本同步的,六十年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血肉联系俨然是一个巨大的客观存在!一切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文学创作的分析与透视,若想离开思想史的“直射”或“折射”,都是徒劳的,因此,我以为只要抓住中国大陆当代文学六十年发展中因思想史变化而生发的文学史转型中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就很容易逼近六十年文学史的内核与本质。(萧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