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村官”,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广大青年大学生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与农民群众摸爬滚打的交往中吸取营养、增长智慧;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在服务农民群众中增进同他们的感情,赢得他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本报今日特别推出“大学生‘村官’手记”专栏,反映他们投身社会实践后的人生感悟,以及深入农村后的思想变化。
人物小传:王贺,男,汉族,北京市密云县人,1982年5月出生,200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2006年3月至今担任北京市延庆县康庄镇三街村主任助理一职。三年来,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并坚持七彩甘薯项目的推广,使种植户的亩产效益得到大幅提高,为康庄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2008年,获“延庆县2007-2008年度优秀村官”称号。 |
3年农村基层工作,没有在农村呆过的人很难体会其中的艰辛;3年里我收获更多,其中不仅有人生的难得体验,还有成功的喜悦。3年里,我收获最多的就是来自村领导和群众最真挚的感情。
村民:失望的眼神换成喜悦的笑容
初来康庄时,村民听说我是农学院毕业的,认为我懂得很多种植方面的知识,纷纷来找我咨询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殊不知我的专业是法学,对这些知识真的是一窍不通。“再过俩月该种玉米了,你帮我找找什么品种高产”、“还得抗倒伏”、“有没有适合咱村儿的东西啊,老种玉米也卖不了几个钱儿”……问题多得让我应接不暇,而对这些问题我又毫无所知,问完问题之后就开始冷场,很是尴尬。最后我不得不说:“真不好意思,我学的是法律,不懂这些。不过我可以回学校问问老师,有了结果再告诉你们。”看着大家失望的眼神,心里真不是滋味儿。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
我马上联系母校北京农学院的陈学珍教授,在她的指导下开始在康庄地区推广七彩甘薯。三年时间过去了,七彩甘薯推广面积达到了300亩,最高亩产值超过一万元,平均产值也在三四千元,看着种植户满脸成功的喜悦,我心里也感到美滋滋的,什么成功能比得到群众的认可更开心呢?村主任:外表粗鲁,内心细腻
村主任是我的顶头上司,到任几天后才看见他:身材瘦高,浓眉大眼,一撮八字胡,看着很吓人,说起话来更像是在跟谁吵架。我当时心里一沉:这下完了,赶上这么个粗鲁汉子。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并非多余。工作稍有大意,他就是一顿数落,而且一点面子也不给,粗话脏话顺嘴就往外冒,有时候自己委屈得眼泪在眼窝里打转转,真有撂挑子不干的心。
可是,后来发生的几件事,让我对村主任有了全新的认识。一次镇里下村调查“村官”工作情况,本以为村主任会告我“黑状”,没想到我听到的却是:“把王贺派到我们村真是帮了大忙,这孩子能力确实很强,帮了我们很多忙”。一席话,我的心里热乎乎,几个月来的“骂”总算没白挨。还有一次,我给一位村民解释农业政策补贴时,村民耐不住性子跟我吵了起来。主任听到后,跑到我屋冲着那个村民就嚷:“大学生到村是干工作的,不是让你骂的!我的助理除了我谁也不能骂!”村民听后,“乖乖地”办好了手续。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主任也对我经常关照。由此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和脾气,外表粗鲁、内心细腻,说话虽然很冲,内心却没有坏心眼儿。
留任“村官”:继续服务七彩甘薯产业
3年“村官”工作转眼已经期满,自己面临重新就业。这个消息很快被村民知道了,走在街上,我总是被他们拉住深情地问:“听说你不干了?这不是干得好好儿的吗?”眼神里饱含着不舍,让我很是感动。他们都认为我会走向更高更好的岗位,所以也不敢挽留,只是说,将来别忘了回来看看。
我考虑再三,决定继续留任。后来又顺利通过了康庄镇留任“村官”的考试、考核。消息不胫而走。村民们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一消息,见面就说我:这下可好了,又能继续在这干了。不少人还问我,这次干几年啊?每次听到这样的问话,我都高兴地告诉他们,这次不走了!
有人说农民的情感是最真挚朴实的,3年的农村工作让我充分认识了这一点。他们的肯定,是我扎根基层的不竭动力!更催促我在七彩甘薯产业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我决心继续扎根农村,服务七彩甘薯产业。为此,我在博客里还写下这样一句话:“我有一个‘七彩梦’,梦想有一天七彩甘薯能够遍布康庄,康庄的百姓能够由此走上致富之路。我渴望梦想成真的那一天早日到来,用以承载我最宝贵的青春。”
大学生“村官”手记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