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校总动员”打开就业新局面

2009-05-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最近,在这就业的寒冬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处处长陶勇却感受到了丝丝暖意。他告诉记者,截至今年4月30日,该校共有4964名2009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总签约率为82.46%。其中:硕士研究生签约1440人,签约率为85.39%;本科生签约3524人,签约率为81.31%,其中升学率为30.3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崔锐捷说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通过构建体系、拓展市场、提升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打开了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全员参与,构建就业工作体系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以往对南航毕业生特别青睐的很多大企业取消或减少了招聘计划,入校招聘的部分企业门槛也明显提高。对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容应对,全校总动员,通过构建就业工作体系,积极应对就业寒冬。

该校按照“领导重视、部门统筹、学院负责、教师参与”的总要求,把就业工作作为校、院两级的“一把手”工程,注意调动校内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多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与科研、教学、招生等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科研―实习―就业”和“招生―培养―就业”的多种联动机制;注重发挥学院在就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以《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细则》、《就业工作奖励办法》等制度为抓手,加强对学院就业工作的考评与奖惩,把各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直接与次年的招生指标挂钩。

不仅如此,该校还注意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班主任、研究生导师的“就业导师”作用,努力营造全员关心、参与就业工作的浓厚氛围,就业工作取得了进步。该校大四学生小邓兴奋地告诉记者:“学校各个部门都非常重视我们学生的就业工作,千方百计为我们找出路,现在我已经和一家公司顺利签约了。”

品牌巩固,拓展就业市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培养的学生历来以“三实一新”、即“为人诚实、做事踏实、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为用人单位所认可。该校把这一特征作为南航毕业生品牌进行宣传和推广,进一步扩大了该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作为一所长期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培养大批人才的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稳固的国防就业基地,利用走访、参观、实习实践、联合培养等方式巩固航空市场,强化航天市场,开拓船舶、兵器等新的市场。该校学生处处长陶勇欣慰地说,近1年来,入校招聘的国防企事业单位有300多家,提供岗位近万个,今年到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就业人数比2008届高出55.38%。

此外,该校还紧紧抓住行业大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巩固和拓展就业市场。该校瞄准国家实施“大飞机”项目而引发的人才需求,充分利用“大飞机”项目落户上海的地域优势,在加强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合作的同时,先后3次邀请该公司进校招聘,共有200余名学生签约该公司。

提升能力,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福平认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要从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就业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该校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建立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把提升就业竞争力贯穿到了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之中。

在纵向上将学生大学四年分为认识探索期(大一年级)、拓展定向期(大二至大三上)、实践实现期(大三下至大四上)和过渡适应期(大四下学期)。四个时期采取不同形式不同重点的针对性教育和引导;在横向上,按照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和专业背景,根据不同职业路径对人的素质要求,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生涯咨询、职业素质拓展活动等平台,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该校每年都要邀请在各个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校友到校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增强毕业生投身国防科技工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今年,该校有300多人报考大学生“村官”,是去年的18倍,其中有117人已经通过了资格审查。

该校党委书记崔锐捷强调,就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今年的就业工作刚近尾声,该校就已经开始组织有关干部教师到用人单位进行专题调研,以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在来年的就业工作中把握主动。

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