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铭刻记忆丰碑

2009-05-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宜文 我有话说

2009年5月4日,文献纪录电影《人民至上》在北京师范大学首映。当影片结束,剧场灯光再次亮起时,偌大的剧场寂静无声,所有的人静坐着,无法从影片中抽离出来,甚至忘记了应该给到场的电影作者鼓掌祝贺。这是一次震撼人心的观影,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人民至上》再次让人们沉浸到2008年那些无法忘怀的日日夜夜。

《人民至上》全方位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历史上这次惨痛而又伟大的事件。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中国和全世界的媒体聚焦这一事件,第一时间直播地震灾情和抗震救灾实况。影片中大部分令人感动的人物与事件是观众极为熟悉的,触景生情,每个画面都足以引发观众的回忆与感动。但这也给影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经历了极不平凡的2008年之后,该以怎样的视角重新梳理这一事件,影片的立意应该落在哪里呢?

作为一部全面反映汶川地震的文献纪录片,《人民至上》在不足一百分钟的有限篇幅里构制了宏大的叙事结构,“人民至上”是影片的主题,人民的生命安危成为一切历史场景的枢纽点,为此,影片铺陈和汇集了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事件素材:国家领导人在震后第一时间便飞赴灾区,强有力的指挥、坚定的信念和情真意切的关怀;震区政府、军队、中外救灾团队的努力救援,对挽救每一条生命的执着;灾区民众在危难面前令人动容的言行品格;中外志愿者们的真诚奉献等等,这一切构成了影片全景式的记录。汶川地震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也是最悲壮、最可歌可泣的大灾大难与救援行动之一,需要同样有力度的影视作品记录和反映这一重要事件,《人民至上》在努力地实现这一点。

《人民至上》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尽管影片立意高远、叙事宏大,但作品在每一个结构层面上尽可能选择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细节加以表现。如温家宝总理来到灾民救助点,他俯下身子与一位老人对话,老人没有认出他,听别人讲,这是一个大官,就叮嘱他要好好做事,温总理非常亲切爽快地答应下来。这一细节给气氛凝重的纪录片带来轻松活跃的笑声,“人民至上”的影片主题反而在这一时刻得到了最鲜明的呈现。纪录片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要记录下历史事件中最重要的瞬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总是指向那些决定历史命运的时刻,像这样富有生活气息和细腻情感的场景正是影片里最打动人的部分。

《人民至上》在宏大叙事中,关注个体人物的行为与命运,在广阔的历史场景中捕捉细腻的人物情感,这构成了影片的突出特点。此外,纪录片作者通过对历史素材和人物场景的选择与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创作者自己对事件的思考。《人民至上》既是一部关乎国家民族的影片,也是关注个体生命,思考生命价值的作品。

[值班总编推荐] 干吧,攒积起所有的力量!

[值班总编推荐] 光明日报:红红火火闹新春

[值班总编推荐] [过年我们身边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