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说俗论雅

2009-05-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瓜田 我有话说

小沈阳春晚一炮而红,随后各电视台的演出和访谈,还有广告邀请,纷至沓来,忙得他分身乏术。事情就是这么吊诡,一面是赵氏师徒的炙手可热,一面是批评他们“低俗”声浪却一直没有平息。

赵氏师徒的作品被批评为“低俗”,很令我们老百姓迷惑不解。我就一直犯嘀咕,自己大年三十晚上是不是格调太低,太俗,一不小心,笑

错了。进而下了决心:以后再看小品,一定请一个雅人到家里,陪我看。他笑了,我再笑;他生气,我就砸电视机。没别的,咱就是求雅心切。

再一转念,不对呀,全国上亿的人都乐了,其中不乏水平觉悟都很高的人,难道他们都错了吗?说咱们俗,咱不否认。十几亿老百姓,刚吃了几天饱饭,文化素质还不高,咱不俗,谁俗?就算是能雅的都雅起来了,也还是要我们大多数俗人垫底,才能显出来。我们俗,怪谁?恐怕还是雅人的责任。老百姓养了这些雅人没有受益,已经很窝囊了,好不容易有几个活跃在民间的艺人,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如今还要受到雅人的责难,这找谁说理去?

我想不出,大众化的喜剧怎么能离开一个“俗”字。想让多数俗人快乐,喜剧手段就不能太复杂,嘲笑的内容也不宜太艰深。就是说,你的笑料就必须通俗易懂,你嘲笑的那点毛病,大家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说赵本山等人的小品“低俗”,我是不服气的。比如说《卖拐》,把那段极不正常的苦难岁月讽刺得多么深刻!广大知识分子,天天被耳提面命地训斥着改造,而且永远也改造不好。就这样,大家还都很配合,越想自己罪越大,腿还真的就瘸了,要买拐是很虔诚的呀。这么深的寓意,可你偏要说赵本山在那里替骗子张目,这怎么沟通?赵本山对自己作品的立意,有高度的自觉。他曾对采访他的杨澜说,因为大家都在那里说套话,我们的小品说真话,就十分可乐。这样的艺术见地,还俗么?这作品的深度,也就不是我们过度解读的结果。

说赵氏师徒的作品不低俗,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用提高了。实话说,民间的艺术,当然都是些俗玩意儿。相声是俗的,经侯宝林和老舍、罗常培等高人的改革,登上了大雅之堂(这些年恐怕也是因为“雅”大发了,开始走下坡路了)。二人转也是俗的,乡土味、群众性本色要保持,粗糙的、不太文明的地方,也要改造。凡事都有个过程,要允许大家有个提高的时间。扣一顶“低俗”的帽子容易,改造提高一门艺术就困难多了。当然,如果也“雅”大发了,弄得俗味儿一点也没有了,也就到末路了。还要重提“礼失寻诸野”。

这场雅俗之争大有好处。小沈阳等新秀也要在这场洗礼中不断反省、不断完善。要咬牙冲上几个台阶,完成从滑稽到幽默的过渡。要多读点书,多研究点前人的经验,多弄点儿好本子。眼界宽了,审美水平提高了,你的表演自然就有分量了,你也就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了。眼下最关键的,就是自身水准的提升,主创班子的优化。如果没有新气象,只是重复那点人人熟悉的滑稽动作和口头禅,怎么应对这么多观众的厚爱?

形势比人强。近日报载,北京崇文区大张旗鼓地把刘老根大舞台请进了前门。有那么多的社会名流跑来祝贺、捧场,可见还是支持的人多呀。现在就看赵家班能不能不负众望,不断拿出新玩意来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