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北京。全军科技进步奖评审会上。
面对7名由院士和将军组成的全军科技进步奖专家评审团,广州军区高级工程师江?舟侃侃而谈:“我们这个课题共采用新技术11项,陈述如下……”
5年前,年仅28岁的她,就是在这座神圣殿堂里,捧回她科研生涯的第一个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评审结果出来,江?
这,仅仅是有“科研女杰”之称的江?舟,在科研攻坚夺隘中的一次精彩亮相。
引领一次“技术性革命”
那年,从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江?舟的心就轻松不起来――
部队前沿阵地上,许多“老高山”、“老海岛”长年与毒虫毒蛇周旋,所有作业都依靠手工,条件异常艰苦……她暗暗发誓:一定要研制出“某远程系统”,将官兵从高山海岛解脱出来。
不久,28岁的江?舟受命担任“某远程系统”课题组组长。3000多万元投资的科研重担,压在她柔嫩的肩膀上。短短4个月,江?舟带领课题组完成系统雏形。不料,这个在试验室经过千百次检验都状况极佳的系统,一上人迹罕至的海岛就“水土不服”:江?舟和战友调试3天3夜,也没成功。离评审会只剩一个月了,偏偏在这节骨眼上,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患上肺炎,发高烧住进医院……
江?舟没有被困难击倒。经过7天7夜近1000次分析测试,江?舟终于突破“瓶颈”――“某远程系统”获得“军内首创、国内领先”的评价,一举摘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总部专家在其成果鉴定书上,称其是改变传统作业模式的一次“技术性革命”。
与最先进的技术赛跑
长期以来,江?舟所在部队装备系统型号繁多,但彼此互不兼容,成为“信息烟囱”林立的尴尬局面。江?舟决定用网格技术打通“信息烟囱”。
她向领导大胆提出与世界军事强国一争高下的系统研发构想,有人讥讽她痴人说梦。但江?舟认为,只有敢于与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赛跑,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她开始啃这块硬骨头。为攻克这一超乎寻常的课题,江?舟经常从早上工作到深夜。一年后,项目再次摘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17项科研成果实现“零库存”
2005年,江?舟第二次摘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后,领导和同事都希望江?舟乘势而上,赶快上马新的科研项目,去夺取更多的科研荣誉。
但江?舟没这样做。她将精力都投入到“某型智能化信息综合处理平台”的升级改造上,都投入到科研成果在一线部队的推广上。
心中有战斗力这个大标尺,目光自然能超越名利的地平线。江?舟带领课题组对数百个子系统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攻克数十个技术瓶颈,让科研成果成为“国家军用标准”,定型后列装全军。
据统计,江?舟推出的17项科研成果,无论获奖与否,全部实现“零库存”,没有一项成果成为“摆设”,100%应用到部队一线,为战斗力提升发挥巨大作用。她所在部队在不足8年里,实现“从模拟化到数字化、从数字化到网络化、从网络化到综合化”的跨越。总部一位专家认为,江?舟引领的信息化升级,使她所在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至少向前推进30年。
江?舟2006年被表彰为首届“全军十大青年爱军精武标兵”;2007年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9年被表彰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