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以马克思的经济学为核心和理论源头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个内涵广泛的开放体系,包括了伴随着新的社会实践而不断发展和成熟的一系列以社会主义为实践基础,以创新理论体系为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也应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有科学价值的经济学说和思想。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研究,不但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源头即马克思的经济学的研究,坚持其理论主旨,而且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以及中国经济学这些时行于中国经济学界不同范畴之间的关系和界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个内涵广泛但又约定俗成的范畴。它的广泛内涵首先体现在与马克思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以及中国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概念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时候似乎是它们的泛指,有时候则各自有其明确的内容,因此,这些概念之间关系的界定在不同学者之间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马克思的经济学相对比较明确,就是指马克思本人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是以马克思的经济学论著为范围、以《资本论》为主体的学说体系。恩格斯对于马克思《资本论》第二、三卷做了大量工作。马、恩的经济学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某些差异,将其区分开来并不是很困难。除了那些忽视马克思本人经济学基本理论、逻辑体系和根本结论的一致性,而试图从恩格斯只言片语的论断来歪曲马克思、曲解恩格斯的学者外,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学是具有明确范围和内容的经济学说。
大多数时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通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但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长期分为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会影响人们的这种判断,似乎只有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由于其来源于马克思的《资本论》,才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具有理论体系上的相对稳定性,主要是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主体,以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为补充,其他人的理论很少羼杂在其中。只是联系到资本主义现实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时,才加入一部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与新特点的内容。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随着原社会主义苏联、东欧的剧变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时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所取代。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构成部分,不能用以取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错,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但也有丰富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差异。这就使得以讲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为内容的政治经济学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问题的关键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存在着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和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之间,在诸如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等重大问题上,缺乏逻辑与理论一致性的难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并不必然要求和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逻辑完全一致。这种难题其实是忽略了马克思的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间差异的结果,有的学者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在马克思的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间划等号,有的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否定马克思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是理论认识上的一种偏离。其实,二者是一种源和流的关系。
马克思的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和理论源头,是马克思本人的经济学说体系;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是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的系列科学成果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最新成果在内的经济理论总称。前者以个人独立的体系和明确的理论内容为特点,后者以“主义”为特征,是包括赞成这个主义旗帜的一系列其他人的科学成果的总称。所以,以马克思的经济学为核心和理论源头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个内涵广泛的开放体系,包括了在“主义”旗帜下伴随着新的社会实践而不断发展和成熟的一系列以社会主义为实践基础,以创新理论体系为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也应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有科学价值的经济学说和思想。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根本归宿,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的对象,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发展和实现。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学,但社会主义经济学并不能涵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社会主义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因此,高等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课程,既不能只开设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而不开设社会主义部分,也不应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取代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学在中国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或中国经济学,但中国经济学因为中国经济问题和中国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具有理论体系上的独立性。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有着极其明确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中国经济学的研究既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又要立足于中国现实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特点。所以,讲中国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将马克思的经济学拓展得越来越深远和广阔的过程,这恰恰说明了构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核心和理论源头的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生命力之所在,也证明了以马克思的经济学为核心和理论源头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个开放的体系,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经济科学,是科学而不是教条。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涵广泛还体现在它本身的多层次性上。在最普遍的意义上,凡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和思想为研究内容或以其为源头的经济理论,都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一般意义上,可以赞成西方经济学权威辞典《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下的定义:我们所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指以卡尔・马克思(KarlMarx)的著作作为方法论和理论基础的后来的那些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在严格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指以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继承与发展马克思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经济学。它的约定俗成则表现在当今中国凡是以马克思的经济学为指导,探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都可称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其实,这种约定俗成的朴素认识所反映的,恰好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开放体系、拓展体系、实践体系的一般特征。有理论源头、有实践发展、虽有不同见解但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社会主义的范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是以马克思的经济学为理论源头,以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为理论传承,以中国经济实践为基础和研究对象,以社会主义为制度目标的经济理论研究。这就和单纯的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或者《资本论》研究有了重大差别。例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乔安・罗宾逊有一本《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纪明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其实准确地应译做《论马克思的经济学》。
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以及中国经济学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就已经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前中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任何历史和理论都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国家和个人一样都是在一定理念的鼓舞下奔向既定的目标,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挑战和危机无处不在。个人一旦放弃理念的坚持和发展,就会前功尽弃、无所适从;国家的理念一旦停滞和动摇,就会国无宁日,政怠人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服务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世济邦的学问,它的理论主旨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理念是一致的,并为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主导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性支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源头是西方的,但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是中国化的经济思想。因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不但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源头即马克思的经济学的研究,坚持其理论主旨;而且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以及中国经济学这些时行于中国经济学界不同范畴之间的关系和界限。(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