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中国的农业综合开发问题时,林暾说,中国是个农业
林博士指出,2008年开始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以及去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和农业发展提出了三大新挑战。一是农民工返乡以及随之而来的农民就业问题;二是调整经济结构,刺激内需问题;三是长远的粮食安全问题。
要通过农村建设,解决民工就业。农业综合开发需要大量的农民,随着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中青壮年流失较多,使农民投工投劳质量和数量都受到影响。但经济危机造成的大量青壮农民工返乡,将为解决和改善这种投工不足提供了契机,同时也解决了返乡劳力的工作问题。假设每个农民每月工作20天(折月工资500元),政府采取“半工半劳”形式,允许其半个月投劳,半个月领薪,这就能在总量上保障230万人返乡后全年有活干。据估计,在加快农业综合开发的情况下,投工投劳加上项目就业,全国一共能解决近450万返乡农村人的就业问题。
要通过农民增收,持续提高内需。内需不足的症结在于收入结构性不均衡。一方面是城里产能过剩,出口一紧缩,想卖卖不掉;另一方面是农村收入低,想买买不起。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农民增收。据统计,2007年的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这一块,直接惠及2180万农民,共增收78亿元,产业化这一块,直接惠及1900万农村人口,共增收112亿元,两块加在一起,农村直接增收达190亿元左右。如果在“加速发展”情形下,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翻倍,农民将每年直接增收380亿元。
要通过农业增产,确保粮食安全。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抗旱排涝,通过增加农田林网防护,提高了地力,增加了亩产,效果十分显著。通过20年的农业综合开发,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94亿公斤。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说,农业综合开发,早开发比晚开发收益要大很多。
至于如何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林博士认为,从长远看,农业综合开发的突破口在于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给予农民投资土地的动力,金融体系的改革给予农民投资土地的资金支持。但在中短期而言,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的国家投资力度,是必经之路,也是唯一出路。
(本报马尼拉5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