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现代后勤士官学校与“五优工程”

2009-06-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马和 王文毅 我有话说

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是培养我军基层后勤管理和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多年来,他们在艰苦条件下办学,在履行使命中创新,把原来的不毛之地,建设成为“学科专业优化,人才队伍优化,教研质量优异,设施设备优良,营院环境优美”的现代后勤士官院校。

拴心留人南马岗

39年前

的分院所在地南马岗,是一片荒凉的茅草坡岗地,没路、没电、缺水。90年代中后期,分配来分院的本科毕业生一半以上嫌学校条件差,想办法调走或转业,有的以各种理由不来报到。分院党委认为,要留住高学历人才,必须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下功夫。

首先,分院党委成员带头艰苦奋斗。1990年,时任院长潘金海带着教学骨干外出调研,他和大家一样坐火车硬座,睡大通铺,把有限的经费用到教学和分院建设上。

他们从环境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等途径努力留住人才。新建经济适用房和校区干部公寓,优先分配给研究生;家属随军并安排工作,优先办理等。在经费极其紧张条件下,他们多方筹措,每月给干部补助生活费伙食费过节费。抓好岗位培训,增加送学指标,增加干部代职比例。给每个课题领军人启动资金,为课题立项创造条件。健全激励机制,开展“优秀学科带头人、十佳青年教员、优秀机关干部、优秀基层干部”评选活动,鼓励岗位建功。大胆提拔使用优秀中青年干部,通过民主评议,公开选拔,让30多名学历高、能力强、表现好的中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广泛开渠道聚人才,近5年通过军校接收、部队选调、地方吸纳等办法,引进全日制本科生300多人,研究生90多人,优化了人才结构。

学科专业出精品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后,分院由军官教育为主向士官教育为主转型,由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转型。

为尽快适应教育转型,分院党委开展专业设置调整等重大问题论证,明确发展定位,理清办学思路,确立“爱基层、善管理、精操作、能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牢固树立“着眼部队需要,突出士官特色,打造专业精品,增强教学实力”的内涵发展理念。构建“五双型”教育模式,即:管理+技能双向型人才模式,理论+实践双线型组训形式,学历证+技能等级证双证型考核方式,讲师+技师双师型教员队伍,院校+部队双育型办学路子。他们多次受总部委托牵头制订全军司务长人才培养方案,主编司务长专业统编教材,出版专著和教材70多部,40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总部奖励。按照“基础够用、专业管用、技能实用、岗位顶用”的原则,加大教改力度,加强实装实兵和技能操作训练,提高学员的任职能力。

从乱石岗到绿园林

从帐篷房到干打垒,从平房到楼群,分院住房和教学楼实现六次更新换代;从乱石岗坡到生态营院,基本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世纪,随着培训任务的增加,分院制定“五区两园”的营区总体规划,得到总部机关的认可和经费的支持,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5年时间内,新建现代化教学楼、学员宿舍、干部公寓、经济适用房、食堂、门诊部等一批生活基础设施,新增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重点突出教学条件建设,兴建用于教学、训练、实习的“六场四室三中心一大楼”即:战术演练场、渡海登岛训练场、器械训练场、400米障碍场、综合运动场、实弹射击训场;四室:计算机室、语音室、地形学模拟训练室、电子阅览室;建起全军最大的3个中心:烹饪实习中心、种植养殖中心、饮食装备训练中心和八层教学大楼等一批教学基本设施。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一批信息化程度高的专修室、模拟室、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相继建成,校园网、宽带网已覆盖现有教学、办公、生活场所。对营区道路、水电、通信等进行全面改造,绿化校园、美化环境,营区面貌焕然一新。30多年来,他们共植树15万多株,品种在10种以上,形成乔灌木错落有致,各种花卉四季开放的生态局面。2007年被评为军队“绿色营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