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扎实推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009-06-0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的话

5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召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以下简称《六个“为什么”》)一书出版座谈会。中央有关部委负责人、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四个一批”理论人才、首都理论界人士、在京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代表出席会议。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北京大学原校长吴树青等7位同志围绕该书的主要内容、突出特点、重大意义以及如何组织好对该书的学习宣传作了发言。本报今日摘要刊登这些同志的发言。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

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六个“为什么”》一书的出版,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行动,是新时期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创新之举,必将对解决一些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该书有四个突出特点:

一是政治性强。全书贯穿的一条主线是,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抓紧抓好,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该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清楚了必须坚持什么、不能搞什么,政治性强,导向作用突出。

二是针对性强。该书紧密结合人们的思想实际,从问题出发,不回避矛盾,不绕圈子,着眼于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力求把道理讲清楚、说明白,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三是说理性强。该书紧密结合我国近现代16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60年的历程、改革开放30多年的现实,深刻地阐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逻辑性强,说理透彻。

四是可读性强。该书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六个“为什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阐释解读,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风朴实、文笔生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培养千百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们要紧密结合高校和大学生思想实际,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研究与教学,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作。结合新形势,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组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六个为什么”,深入开展理论研究;通过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体系建设,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其为广大学生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自觉行动。

创新体制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加大学校内部育人力量的整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体现在育人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教育机制互联、教育功能互补、教育力量互动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努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格局。

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思潮。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主渠道,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阵地,狠抓主渠道、主阵地不放松。

深入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

北京大学原校长吴树青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六个“为什么”》一书,以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生动的事例、透彻的说理,全面准确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六个重大问题,满足了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需要,必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起到积极作用。

该书谈的不是一般的理论问题,而是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的基本制度、前进方向等的根本性问题。回答好这些问题,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越来越认同、越来越拥护,国际上对“中国发展模式”、“中国奇迹”等越来越关注。然而,思想理论领域并不平静,围绕着价值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等问题的争论十分激烈。“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逐渐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该书紧扣这些重大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既讲清楚了我们必须坚持什么、为什么必须坚持,也讲清楚了我们不能搞什么、为什么不能搞,对于广大干部群众明辨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认识有很大帮助。

该书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把握。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大量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越来越多样化,统一认识的难度明显加大。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如何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成为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的就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该书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析事明理,解疑释惑,让人们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受到教育,从而解开思想“扣子”,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念,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该书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辩证系统的方法和史论结合的方法回答问题,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对于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问题,该书以“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为题目,分别从马克思主义是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并被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证明的科学真理、指导思想一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反映、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繁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五个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述,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论证有据、通俗易懂。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好教材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杜蘅

近日,我反复学习《六个“为什么”》一书,收获颇丰,感受颇深。这里,我想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该书针对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进行了透彻说理。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它绝没有过时,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要掌握其中的科学精神。

增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该书从中国近代史入手,讲明白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对我国取得抗震救灾伟大胜利、成功举办奥运会等事件的分析中,讲明白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从改革开放带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巨大变化的事实中,讲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当代大学生要健康成长、有所作为,就一定要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自觉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深化了对基本国情的认识。该书以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生动的事例、透彻的说理,讲清楚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情况,并在同西方国家制度的比较中阐明了我们的制度优势所在,是我们了解国情、认识国情的好教材。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都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我们决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道路和模式。当代大学生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自觉维护符合我国国情的各项制度,为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贡献力量。

增添了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努力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的热情和信心。该书通过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外、理论和实践的对比,为当代大学生指明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途径。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代大学生一定要积极投身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增长才干,努力成为脚踏实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新一代建设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秀著作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先达

《六个“为什么”》一书,对干部群众关心的六个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回答,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又一优秀著作。该书有这样三个显著特点:

针对性强,现实性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要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去学习、去领会,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能够捕捉和提出重大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然后加以深入解答。该书涉及的六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坚持走什么样的道路,坚持什么样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坚持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是否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可以说,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事实上,这些问题不仅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世界上很多人都密切关注的问题。所以,对这六个问题进行深入回答,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生命力之所在。在六个“为什么”的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极其重要,不能有任何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该书对六个重大问题作了斩钉截铁的回答,明确宣示:我们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决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不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就是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搞“三权分立”;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决不搞西方的多党制;就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不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决不走回头路。可以说,该书对六个“为什么”问题的回答,既是针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的,也是针对那些试图用错误思想观点来影响、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各种政治势力、社会思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对六个“为什么”的回答是向世人宣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言书”。

分析深刻,表达通俗。一本优秀的理论著作,不仅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而且要说理深透。该书的优点之一就是说理深透:说“必须”,就能令人服其“必须”的道理;说“不能搞”,就能令人知道搞了的危害,可谓言之有理有据。该书还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一般说来,理论性比较强的著作,因为其内容涉及的都是一些大道理,很容易拒人于千里之外,因为语言无味而事倍功半,不易为群众所接受。而该书坚持推心置腹、娓娓道来,把丰富的理论内涵化作朴实无华的语言,把抽象的逻辑推理融入具体鲜活的史实例证,不仅说理深透,而且文字流畅、通俗易懂,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坚持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的生动体现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黄浩淼

《六个“为什么”》一书,用简洁清晰、精炼质朴的语言,全面准确地回答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的六个重大问题,读后让人受益匪浅。我感到,可以用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该书的特点。

科学性。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该书认真梳理和研究了当前人们在思想认识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科学的回答,析事明理、解疑释惑,有助于引导人们加深对“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理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解决人们深层次思想问题的钥匙,成为澄清各种错误思想观点的有力武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书科学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辩证系统的方法、史论结合的方法,做到了多个“善于”:善于从总体到具体,既全面阐释基本精神,又分领域、分层次突出重点内容,用典型事例说明一般道理;善于从历史到现实,既深入分析历史背景、讲明白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过程,又讲清楚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善于从国际到国内,既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又紧密联系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使理论论述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等等。

实践性。该书的选题来源于实践,在回答每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时,又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体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这一特色体现在对每一个问题的解答中――在阐释人民选择社会主义、我国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形成等问题上,力求追根溯源、还原历史;在分析解读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面貌时,大量使用数据和事例说话,实事求是,准确清晰地描绘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宏大画卷;在展望未来时,更是以实践为基础,不回避我国发展进程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该书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民性。通读全书,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进行有理有力的论述是一个重要特点。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分析我国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的原因、论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表现出的强大生机和活力、分析改革开放不能走回头路的道理等,都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着眼点和落脚点。正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论述六个“为什么”,该书才能使读者深切体会到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努力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发展充满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等,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益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震

《六个“为什么”》一书,对涉及当今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方面的六个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准确、深入浅出的回答,大大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是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益参考。

首先,该书的鲜明观点建立在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大势的基础之上。该书通过对社会发展趋势的透彻分析,以无可辩驳的历史必然性的逻辑推理,回答了人们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比如,该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指出: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为什么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道路?那是因为“历史表明,无论是旧式农民起义、封建统治阶级自强,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其次,该书的鲜明观点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进行实事求是的总结的基础之上。该书的深入分析都是基于客观事实的,是有根有据的。例如,书中在论述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时,没有空洞地说理,而是在列举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我国实现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增长,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3%的增速,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4007万……这些生动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第三,该书的鲜明观点建立在直面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问题并进行细致理论说明的基础之上。该书直接针对人们的思想“扣子”进行深入回答,读后使人感到茅塞顿开。比如,针对一些人在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一元化问题上存在的思想困惑,该书以细致入微的说理讲清了为什么我们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在社会意识多样化的情况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什么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不会妨碍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不会影响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会影响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成果。

最后,该书的鲜明观点建立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的基础之上。正如书中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朴实的道理,是人民群众所需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论。”“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绝不仅仅是改变语言表达方式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理论指导作用的问题。”该书从内容上讲,阐述的道理与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息息相关;从语言上讲,以来自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语言来表述问题、讲清道理,从而贴近了实际、贴近了生活、贴近了群众,易于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有用管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读本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艾四林

《六个“为什么”》一书的出版,对于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是一件幸事,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提供了一本有用管用的辅导读本。

该书切中了广大高校师生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思想困惑。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和理论研究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也很多。该书所列的问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等各个领域,可以说是我们在教学和研究中经常碰到的主要问题,亟须得到权威和科学的解答。该书紧紧抓住这些重大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给予剖析,作出有的放矢的回答,有利于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提高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

该书是对现有四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重要补充。该书涉及的六个“为什么”的问题,以不同方式分散在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只从事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能只对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问题有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修订受时间和教材所要求的稳定性的限制,不可能以如此鲜明的方式将这些问题及时纳入教材进行阐述。该书将大家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集中归纳为六大问题,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系统阐述,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理解和系统把握。

该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该书采取“为什么必须坚持什么,而不能搞什么”的提问方式,既在比较中突出了问题的针对性,又在比较中回答了问题。比如,对于一些人推崇的“三权分立”,书中有针对性地作了回答,既客观地肯定“三权分立”在反对封建主义中曾经起到的进步作用,又通过深入的分析、翔实的例证,充分说明“三权分立”的虚伪性和历史局限性,并从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中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优越性。这种充满问题意识的说理方式,符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该书做到了深入和浅出的有机统一。这本书选取的六个问题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关系到我国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于这些问题,该书没有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而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活实践落笔,从广大干部群众身边小事入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用有限的篇幅把一些本来比较难说清楚的抽象理论问题讲得既明了又生动,体现了深入和浅出的有机统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