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2009-06-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毕玉才特约记者刘勇)本溪县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农村,破解三农难题,变以往“号召农民干”为“领着农民干”,实现城乡良性互动,科学和谐发展。

本溪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全县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农民受资金、信息等因素制约,有了好的致富门路也轻易不敢干

,导致增收无门发展无路。为破解三农难题,本溪县创造性地开展了党群共同致富的“双结双带”协作活动:县直各部门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结对子,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各级党政机关党员、干部与农民结对子,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当“双结双带”项目遇到投资困难的时候,机关干部出资群众出力,投资风险由机关干部承担。当项目遇到技术困难时,机关干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找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当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机关干部积极化解风险,把损失降到最低点。全县五味子遭受冻害时,机关干部通过提前预警并提供抗灾物资的方式,有效地降低了灾害损失。

现在,全县已结成“双结双带”对子3941对,发展致富项目1991项,其中发展林下参27万亩,耕地五味子1.5万亩,开发冷水养殖面积5万多平方米,发展红松30万亩,山野菜8.7万亩,投入资金5764万元,吸引社会参与基地建设资金2亿多元,投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建设资金7亿多元。全县“双结双带”协作区项目年可增加土地租金、农民工资性收入142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450万元。

本报讯(记者任维东)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是高原明珠洱海的主要水源地,洱海源头生态环境保护是头等大事。在中央、省、州及全县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洱源县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采取有效措施,坚持生态立县,正确处理加强保护与加快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洱海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洱源县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在全县开展生态文明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在全县中小学校开设每周1―2节的环保课程。

二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措施。洱源县提出了“划定范围、种养管制、自主经营、政府补贴”的湿地恢复建设模式,成功实施“农户交费、政府补助、袋装收集、定时清运”的农村垃圾清运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污染问题。

三是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洱源县紧紧围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的目标,治污、治乱、治环境违法行为。县里派出了50名机关干部为指导员,开展50个自然村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

四是打造生态文明产业支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将矿产加工业调整布局到非洱海流域。

五是夯实生态文明基础屏障。以主要入洱海河流水质改善为目标,狠抓洱海保护治理,着力推进洱海源头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屏障体系建设。

六是加强了天然林的保护。已经实施森林管护面积82.1万亩,封山育林5.7万亩,完成人工造林6.3万亩,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7.9%。

 

本报讯(记者余长安)四川省都江堰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灾后重建一切工作的统领,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力推动了灾后科学重建。

离“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直线距离仅几公里的都江堰市,在10个极重灾区县(市)中,人口最稠密,中心城区受损范围最广,受灾群体利益格局最复杂,又是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要通道、基地和窗口。地段、人口、经济、灾情等因素综合构成了灾后重建的特殊复杂性和重要性。成都市市长助理、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认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在灾后重建的关键期、试验区建设的突破期、扩大内需的蓄水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黄金期,推动都江堰市加快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一场‘及时雨’。”

怎样在大灾之后推动新的社会进步,补偿巨大的劫难,造福生者,告慰逝者?都江堰市以“建设灾后重建的样板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夜话重建・共建家园”活动、恳谈会、走访群众,目前已开展“夜话”和恳谈会45场,记“民情日记”280余篇,解决群众热难点问题135个;开展了“百场万人”大培训,深刻解析科学重建理念、深度分析重建思路和政策、深入剖析重建典型案例,促进了党员干部学用结合。

都江堰市把灾后重建当成“科学发展上水平”的生动实践。突出产业支撑,持续性推动重建。旅游人次和综合收入今年1-4月恢复到震前的90%和70%,拉法基第三条生产线等48个工业项目加快建设,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项目、“四个一万亩”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展顺利。今年1-4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已恢复到去年同期9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恢复到去年同期94%。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都江堰市进一步细化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目标: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基本实现“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科学发展体制初步形成。

 

新华社西宁6月4日电(记者马勇)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把倾听民意、凝聚民智、改善民生作为着力点和主要抓手,收到了良好成效。

尖扎县发出征求科学发展“金点子”公告,开展“进村社发千卷访万人”活动,开通了24小时“金点子”热线和“金点子”征集邮箱,并向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发出“我为尖扎科学发展献一策”征集表1000份,广泛征集到有关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城镇建设、旅游文化开发、改善民生等10个方面的意见建议245条。

通过倾听民意、凝聚民智,尖扎县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和改善民生的举措。尖扎县国土资源局围绕“创新管理、服务发展,破解国土资源两难问题”,向群众公开了着力解决的13个突出问题;康杨镇注重调结构、主攻大项目、全力保民生,正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现代农业“稳”镇、工商产业“富”镇、旅游三产“兴”镇的特色和科学发展之路;昂拉乡则以“落实科学发展、培育增收产业”为载体,承诺为百姓办好24件实事。尖扎县委、县政府还整合项目资金1亿元,集中投入到群众最期盼的领域,并采取8项有效措施,力促农牧民增收。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