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党的政策与农民需求“无缝对接”

2009-06-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殷泓 我有话说

阳春时节,一派生机。

在广袤的湖南衡阳农村,一道独特而温馨的风景格外迷人:5月6日上午9时,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衡阳市衡南县相市镇廖家村的75位村民,围坐在村支部副书记罗元发的屋场前,聆听衡阳市级宣讲队员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农家”宣讲。他们有的因刚在田里割油菜还拿着镰刀,有的因刚在外

办事骑着摩托车回来而喘着粗气。直至正午,村民们还不愿让宣讲队离去……

这是衡阳市开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农家”宣讲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年初以来,衡阳市通过专题宣讲活动,构架起密切党委政府与广大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力争实现党的政策与农民需求“无缝对接”。

面对面、心贴心、点对点

2008年10月,中宣部在全国十七届三中全会学习备课会上提出理论宣传“普及化、通俗化、现代化”的要求。会后,衡阳市委讲师团便开始思考如何将党的政策送到农民群众中去。

通过今年年初的调研,衡阳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了解到,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都迫切渴望了解党的政策。

群众的需求就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所在、工作方向所指。衡阳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认真策划,多次研究,分步实施,决定开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农家”宣讲活动。3月26日上午,衡阳市召开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农家”宣讲活动动员会,这也标志着宣讲活动正式全面铺开。15000多名宣讲队员走进村组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同农民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心贴心地解疑惑,点对点地进行互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各级宣讲队员的付出得到了村民的欢迎和称赞。衡阳县樟树乡樟树村的村民由衷地赞叹:“这样的活动你们要多搞,最好每个月来一次!”珠晖区和平乡新华村的村民不断要求:“送政策下乡就是好,你们要多来呀!”衡东县荣桓镇松塘村的村民感叹道:“我们老百姓听得明白、理解得清楚,收获很大!”

“队员拨开了我们心中的疑雾!”

在这次宣讲活动中,广大宣讲队员同时充当着宣讲员、服务员、协调员和指导员多重角色,与广大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切实为他们宣讲党的政策,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许多听完宣讲的村民表示:“听了课,心里亮堂多了!”有的村民还发自肺腑地说:“过去因为不懂政策对政府产生了误解,于是就上访。现在政策明,心里亮,要安心发展生产,勤劳致富。”

“国家的家电下乡政策又有变化了,品种由原来的4种增加到目前的10种;购买数量由原来的每年每户的1台增加到2台……”宣讲队员每到一处,都不忘宣传党的好政策: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鼓励发展养殖业的政策、鼓励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等共10大类近50小类。宣讲队员娓娓道来,积极为村民解惑。“队员拨开了我们心中的疑雾!”的赞叹不绝于耳。

宣讲队除了将党的政策送下去,还将农民的意愿带上来。面对农民的困难和要求,宣讲队员能解答的当场解答,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答解决的认真记录、收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宣讲活动共接受群众咨询11万多人次,解答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2万多个。

理论之树走进群众才能常青

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枯燥的,但参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农家”宣讲活动的村民们却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眼里,理论也可以是有声有色、引人入胜的。

4月3日,衡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阳新丽来到常宁市宜谭乡塘湾村宣讲。80岁的退休教师曾淑媛认真阅读发放的宣讲材料,仔细聆听宣讲,还不时地做些笔记。她认为这种宣讲方式非常好,农民听得懂、看得明、理解得透,并表示:“我也要做宣讲员!”

与此同时,各地还采用文艺形式增强宣讲的生动性和教育性,寓教于乐。衡阳县的快板书,衡山县的皮影,衡东县的花鼓,祁东县的渔鼓,常宁市的剪纸,宣讲方式虽各不相同,但却异彩纷呈。借助这些艺术形式,既丰富了村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又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了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衡阳市以文艺的形式宣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1000多场次,放映电影1万多场,直接观众达100万人次。

通过开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农家”宣讲活动,广大宣讲队员悟出了一个党的理论普及的道理:理论之树只有走进群众走进基层才能常青――理论宣讲只有深入基层,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才能使群众掌握科学理论,使理论转化为巨大的实践力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