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陆续收到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惠赠的四本新著,分别是《紫禁内外》、《天府永藏》、《守望经典》和《故宫与故宫学》。这四部新著,是郑先生在多年的故宫博物院领导工作中根植于实践的理论思考和学术总结,也是他提倡的“故宫学”的奠基之作,可以姑且称为“故宫四书”。
“故宫四书”之《紫
在郑欣淼先生看来,“故宫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整体。”对于这个文化整体,需要用整体性的思维来把握。故宫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贯彻了这种整体性的思想。按照郑先生的论述,故宫学包括有关故宫和故宫博物院诸方面的六大领域,如紫禁城宫殿建筑群、文物典藏、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和故宫博物院史等。这些研究方面统一在“故宫学”的内在逻辑之内,而实质的含义,就是由此概括为一个统一的“故宫文化”。这样,就打破了原来故宫文物研究的学科界限。界限打破之后,就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与合作,实现了宏观视野与微观探索的交集,实现了在“故宫文化”这个整体性概念下的新的综合。而在这种大概念下,在整体性思维的统摄下,对于具体事项的研究,如对于藏品、建筑和宫廷史的研究,也就会更深入了。
故宫学体现了人们在新时代条件下对于“故宫”的再认识。这种“新”认识的本质是对于故宫“新价值”的认识,或者说是对于故宫做出“新”的价值挖掘和“新”的价值判断。
这种“新价值”是如何被发现的呢?从郑欣淼先生的论述中可以得知,就是把对故宫的研究纳入到广阔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纳入到我们今天的现代化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郑先生说:“故宫是一部浓缩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故宫是世界上最丰富、最重要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宝库”。这些论断都是从一个大文化的背景下来论故宫。价值是一个关系判断。从与传统文化背景的关系、从与现代文化建设背景的关系下来审视故宫,来阐述故宫文化,就有了一种新的视野,就不仅仅是就故宫说故宫,就不仅仅是孤立地来研究和评论故宫的藏品、建筑、技术和艺术,而是阐发出故宫文化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源流中和现代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把故宫文化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组成部分,进而推进故宫文化在现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这样看到的故宫文化的价值就更高了、更广了,也更深刻了。
故宫学提出以后,得到海内外博物馆界和学术界同行的热烈响应和积极赞同。我在与同仁进行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学术研究中,以故宫学的理念和方法为基本指导,把对沈阳故宫的研究纳入到故宫学的范畴内,作为故宫学学科建设的一个“扩展项目”,使我们的研究从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受益良多。前不久,我在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同仁的交谈中,他们也表示了对于故宫学的浓厚兴趣和赞赏。可以说,故宫学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已经不仅仅限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对于两岸的三个“故宫博物院”,对于我国的博物馆学界,都在学术的层面和实践的层面,具有直接的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为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