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相互激荡,呈现出彼此交织、更趋错综复杂的全球文化图景,国家、地区、城市、社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区域文化精神的追索与建构,正在成为当今文化发展与研究的重要主题。就此而言,刘士林教授主编《江南文化精神》一书的问世(上海大学出版社)具有
江南文化精神的探索,可以多学科多向度地展开,而《江南文化精神》却是在江南文化庞杂表象和杏花春雨之类繁杂意象等等的纷纷扰扰之中,突出重围,追求灵魂深度的还原与构建,直指江南文化的灵魂。本书作者们大多投身于江南文化的研究已经相当长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的江南学术资源,拥有了体悟江南文化精神的学养与功力。
不仅如此,研究者在审美精神与实用精神的张力中进一步审视江南文化,解释了诗性与审美如何从实用理性与实用文化中挣脱与解放出来,并提出江南轴心期理论。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前2世纪称作人类的轴心期,尽管此前人类已存在了很长时间并有了很多重要的创造,但由于他们作为人的根本标志的哲学意识尚未觉醒,正是在经历了轴心期的精神觉醒后,人类才真正完成了从自然向文明的飞跃。在刘士林看来,“在江南文化的历史中,有相当长的时间是没有江南精神的,只在经历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审美精神觉醒之后,江南才启动从野蛮到文明、从本能到审美的升级程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版本并具有了半壁文化江山的意义。”“如果说北方文化是中国现实世界最强有力的支柱,那么江南文化则构成了中国民族精神生活的脊梁。”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一理论的意义,可以确信的是,正是不同地域文化的互补与滋养塑造着中国文化性格,江南文化精神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江南文化本身,更在于它是构建整个中华文明具有支撑性作用的重要来源。
该著作为江南文化精神的研究成果,尽管还将接受历史学家对史实的挑剔、地理学家对科学性的拷问、哲学家对理论命题的审判等等,但是,正如哲学家在哲学史上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提出什么理论,更在于提出什么问题,该著的重要意义之一正在于,他对江南文化灵魂的哲学追问及其独到的追索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