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祖国的爱与我同在

2009-06-0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对于北川学生唐奎来说,北京曾是地图上距离家乡2000多公里的抽象一点。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唐奎在国家资助下来京读书,这座城市不仅不再陌生,还让这个男孩儿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去年9月,唐奎以抗震救灾优秀少年的身份,被保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家不仅免除他的学费,每个月还向他发放200

元助学金。

与唐奎的经历相似,自去年秋季开学以来,51个地震重灾县的60多万高校和高中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获得了相应金额的国家资助。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周密部署下,灾区学生得到了继续求学的宝贵机会,更获得了人生前行的无穷力量。

中南海的爱与承诺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中南海的灯光,彻夜长明。

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发生当天,便赶赴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

陕西省宁强县的学生忘不了,胡锦涛总书记对他们说:“今天你们还只能在帐篷里学习,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你们建设好新校舍,你们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四川省北川县的学生忘不了,温家宝总理对他们说:“这是一场灾难,你们幸存下来了,就要好好活下去。”

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定承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温暖着一颗颗年轻的心。

言出必行。2008年7月13日,因为地震重灾而延迟的高考正在进行。教育部、财政部表示:今年录取工作结束后,各高校要全面详细了解生源地为地震重灾区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在校生的情况,并要求高校一定要把地震灾区的困难学生,作为今年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办和民办普通高校都要开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绿色通道,尤其要确保对地震灾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通绿色通道。

有诺必践。2008年8月,在调查研究和全面了解受灾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对汶川地震重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特别资助政策的通知》,对生源地为51个地震重灾县的高中阶段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2008年秋季学期至2009年春季学期实施免除学费、补助生活费的特别资助政策。

为落实这项特别资助政策,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领导下,中央财政在2008年秋季学期和2009年春季学期,分两批拨付专项资金18.82亿元,共资助61.31万名学生。

特别资助的“非常速度”

2008年8月,地震发生后不到3个月,百年奥运圆梦北京。几乎同时,针对灾区61.31万名学生的特别资助政策迅速得到落实,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而又顺利地回到学校学习。

这是国家助学制度史上前所未有的特别行动,从制订政策到出台标准再到落实政策,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用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细致入微的服务,创造了特别资助的“非常速度”。

教育部负责人回忆说,几乎是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教育部和财政部就开始各个层面的接触与研究。很难细数,为了一项资助政策的动议,有关部门进行过多少次讨论研究,开展过多少次调研论证。

弄清资助政策的细节问题,面临着重重困难。地震发生后,灾区忙于人员救助和安置,许多情况并不明晰。这无疑给受助学生人数、分布等基础数据的统计和测算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面对众多的不确定性,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只好反复核查学生人数及受灾情况。

“我们日以继夜地工作,唯一的目标就是尽快制订出一套能真正帮助重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

就这样,在短短数月的时间内,针对灾区各级各类学生的资助政策相继出台:对接收生源地为51个地震重灾县学生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中央财政分别按照每学年每生2000元和900元的标准,一次性安排免学费补助资金;对生源地为51个地震重灾县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央财政安排资金,通过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按照每学年每生100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对灾区省份高校和接受灾区学生较为集中的其他省份高校,中央财政按照每学年每生4200元的标准,一次性安排免学费补助资金;针对生源地为51个地震重灾县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国家助学金政策覆盖面扩大到70%,平均补助标准为年生均2000元,新增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部负担……

对资助政策的科学设计,饱含着国家为保障灾区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良苦用心。对助学资金的严格管控,体现着政府为推进教育公平所履行的责任。

祖国的爱与我同在

“将来我想发起一个爱心基金,帮助那些劫后余生的孩子,这也是我回报祖国的方式”――这是已入厦门大学就读半年的彭州学生曹维从入学起就许下的心愿。

地震摧毁的学校与大学梦幻灭的绝望,活动板房里的考场与重新生发出的希望,特殊招考政策,学校寄送的报到路费,成都团市委送来的“爱心机票”……这些求学路上的难忘经历,让这个刚满18岁的青年更加懂得“知恩图报”。

从入学那天起,曹维就把大学4年的时间表排满了:做好目前的辅导员助理工作;多考几张专业资格证书;暑假随学校社团去西部支教……“报效祖国不能停在口头,我得抓紧学习,努力成才。”

灾难过去,像唐奎、曹维这样的学生有很多很多。对于高校学生,中央财政拨付专项资金10.53亿元,用于免除18.81万人2008 至2009 学年的学费,向13.17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国家助学金。

从中央到地方,从家乡到学校,祖国的爱如母亲温暖的怀抱,时刻包围着他们,激励着他们。

各地高校不仅为灾区新生发放生活补助和爱心礼包,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还根据自身情况为生源地在地震重灾区的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减免住宿费。

家在灾区的42.5万名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样牵动人心。其中,19.8万名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分布的28个省份也立刻行动起来,参与对口支援。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爱心在祖国大地传递。许多省份纷纷安排专项资金,对转移到本地就读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灾区学生进行资助,有的还为学生在本地就业积极创造条件。

“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温家宝总理的话,深深激励着从北川中学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的王佳明。

因为灾难的磨砺,这位获得“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称号的高个子男孩儿不会再轻易落泪。因为心中有感激,他将沿着入学时走过的“绿色通道”一路向前。

“我要好好读书,不给家乡丢脸。”

“我毕业的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回到家乡参与重建。”

“祖国对我们有很高的期望,我要好好地活着,做有意义的事”……这是千千万万灾区学子对家乡和祖国的承诺。

祖国对灾区学子的爱,为年轻的心撒下坚强的种子;灾区学子对祖国的回报,将凝结成一种力量,为“多难兴邦”作出最好的回应。

(记者吴晶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