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戒“懒”

2009-06-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思炳 我有话说

好的精神状态是与“勤”相连,与“懒”相悖的。俗话说:“一懒生百病,一勤生百巧”。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个好的精神状态,就必须戒“懒”。

“懒”的表现主要有三种:一是“懒学”。有的领导干部学习时坐不住、学不进、定不了神,一提学习就头疼。他们热衷于应酬,忙碌于事务,学习只停留在口头上;有的领导

干部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不是把业余时间花在学习上,而是泡在歌厅舞池里,玩在牌桌赌场上,耗在电脑游戏中;有的领导干部虽然学了,但学风不正,学习不是为了运用正确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改造自己,而是为了装装门面。

二是“懒思”。“懒思”就是思想懒惰。只唯上,不唯实,只认“本本”,照抄照搬,照本宣科,离了稿子就不会讲话;只干不“思”,即使干了几十年,也是满脑子“半成品”,缺乏真知灼见;只听不“疑”,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见解,奉行“领导说啥我说啥”;只学不“钻”,看似“认真”读书看报,实则是“读书看目录,读报看标题”,蜻蜓点水,一目十行,不求甚解,不愿联系实际做深入思考。

三是“懒政”。“懒政”就是“行政不作为”,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种“懒政”,在日常生活中并非鲜见。那种推诿拖延的作风,那种应付哄骗的作风,那种失职渎职的作风,那种“不给好处不办事”的衙门作风,那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事作风,那种“无过便是功”、只求安隐、无所事事的作风,都属于“懒政”。

领导干部“懒学”,就不能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能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就不能跟上“日异其能,岁增其智”的时代步伐,就不会有开拓创新的远见卓识。领导干部“懒思”,就不能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出其内部的必然联系,就不能在丰富的实践中概括、总结、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就不能科学运用马克主义理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的人即使整天忙于工作,实质上却是目光短浅的事务主义者。领导干部“懒政”,就不能做到“办事提速提效,服务创质创优”。“懒政”不仅损害了公民作为纳税人本应享有的正当权益,而且还在相当程度上损害着行政机关为纳税人提供服务的“政府信用”,其结果既贻误事业,损害形象,又败坏党风,失去民心。

勤生廉,懒助贪。勤与廉常常是“并蒂莲”,懒与贪又常常是“双胞胎”。做不到勤学而“懒学”,怎么可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做一个信仰坚定的人?做不到勤思而“懒思”,怎么可能“吾日三省吾身”,做一个严格自律的人?做不到勤政而“懒政”,怎么可能会牢记“两个务必”,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而不能廉政的,沉湎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之中,习惯于食有山珍海味、衣有精品名牌、住有豪华别墅、行有高档轿车、出有美色相陪,怎么能体察到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困难,怎么能感觉到百姓办事中的艰难?又怎么能具有雷厉风行、讲求效率的作风?

治“懒”之法,需“双管”齐下。首先,要加强教育,从思想上清除“懒”的根源。使各级领导干部明白,懒学无以成才,懒思难以成业,懒政愧对人民重托。从而做到学而不厌,思而不罔,勤政为民,鞠躬尽瘁。其次,要健全机制,从制度上抑制“懒”的欲念。学习上“戒懒”,不仅要大力倡导“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还要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把领导干部的考核、任用、晋升与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联系起来,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戒“懒”虽非一日之功,但要从现在做起;虽非一人之力,但需从自身做起。把懒的毛病改掉了,大家都能做到勤学、勤思、勤政,才能真正提升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