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来自内心的喜悦、踏实,那种对未来的憧憬和信仰,让我更加确信,选择去西藏基层工作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才是我热爱的事业。”这是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李青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对于这个选择,李青说他至今“依然能够听见自己坚定的心跳!”
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绽放,今夏,一个又一个壮怀激烈的理想之
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就业
长期以来,清华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摆在关系学校办学方向和长远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重要战略位置上,大力倡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和国家重要行业与领域就业,不断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就业工作的意义。清华大学校领导提出,就业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育人工作的总体检验。为此,他们提出,对毕业生的就业引导不能单纯靠“看不见”的手,还必须靠“看得见”的手。要依据“充分选择,重点引导”的总体要求,大力倡导国家至上,事业为先,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价值观和择业观,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发展同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结合起来。
“我要去”和“我能去”,这是清华在重点引导工作中着力解决的两个问题。“要解决‘我要去’,就必须紧密结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就业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要解决‘我能去’,就必须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需要,主动开拓重点用人单位和重点地区资源,搭建毕业生和重点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清华人对此认识清醒。
于是,为了解决“我要去”的问题,清华紧扣时代脉搏,持续不断地开展“我的事业在中国”、“我伴祖国共辉煌”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中唱响了“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主旋律。而目前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成才报国”的主题教育,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引导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等环节,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此外,清华还大力开展职业生涯教练计划、社会实践和就业实践活动,在企业、地方政府设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仅2008年,清华就有714支队伍,12886人次参与社会实践,超过在校学生数的1/2。
积极推进“大就业”工程
2007年夏天,从韩国回北京的路上,计算机系博士生靳力与他的导师胡事民教授讨论起自己的未来。胡事民鼓励靳力,“你真想做管理,就应该去最艰苦的地方,那里的人民最需要你”。回校后,他们一起打开中国地图,把立足点选定在了青海。一年后,“决心埋头苦干20年”的靳力带着他的妻子――同为计算机系博士生的王晓英一同奔赴大西北。
这样的例子在清华并不少见,实现就业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是清华大学开展就业引导工作的自觉行动和优势所在。
清华大学的教师有着这样的就业工作理念:就业工作学校领导要做,院系负责同志也要做;学生工作干部要做,一线业务教师也要做;就业部门要做,其他部门也要做。而且,就业工作要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贯穿他们在校期间学习成长的全过程。
目前,清华成立了校系两级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专业教师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中,将专业教育与学生的择业观教育紧密结合,帮助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树立长远职业理想。被学生誉为“良师益友”的汽车系教授张扬军,每年都与近百名选课学生逐一谈话,话题除了学习生活外,更多的是人生规划和就业准备。多年来,清华特别重视导师的作用,通过建立院系就业工作导师反馈制度、召开“导师谈就业”座谈会、完善“良师益友”评选标准等形式,发动全体导师积极关心研究生的就业。
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就业文化
认真检查了一遍刚刚填写完毕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启航奖励金”申请表》,王健郑重的将表格投入“启航奖励金”申报箱中。作为今年毕业的法律硕士,斟酌再三,王健最终选择回到家乡,到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作。
近日,清华大学2009届毕业生启航奖励金评选工作正式启动,不到一周时间内,就有数百名同学申报。据悉,“启航奖励金”是清华在原有“志愿服务西部奖”的基础上于2006年开始设立的,每年表彰100名赴西部、基层和艰苦行业就业的优秀毕业生。2008年首次引入集体奖的评选,全班27名同学全部奔赴京外7省8市共17家中航一集团下属单位就业的热能系航空四班和重点行业就业率达到了91.7%的精仪系精硕2005支部获得首届“启航”集体奖,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就业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清华校领导认为,就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就业文化,积极地舆论导向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有力保障。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清华大学到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的毕业生比例逐年上升。以该校划定的八大重点引导领域为统计标准,2006年的重点就业率为46%,2007年为53%,2008年接近6成,今年截至目前,赴国家重点单位和基层的比例已经超过就业学生总数的60%,比去年同期又有显著提高。另据了解,近年来清华毕业生参加选调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的人数已累计超过200人。赴西部、东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从2004年的90人逐步攀升至2008年的336人,其中前往四个地震灾区省份就业的人数达到212人。2009年,报名参加各地选调生、大学生“村官”选聘项目的毕业生总数超过300人,创历年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