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不少单位“一把手”亲手挂帅紧紧扭住制约本单位长远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撒手,分析研究、制订措施,使群众认为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许多群众高兴地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
故意不为者,功利主义思想严重。他们关注较多的不是群众的疾苦,不是“民心工程”,而是短期内能够产生轰动效应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大难”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也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弄不好,不仅问题没解决,甚至可能丢了乌纱。所以,他们往往对此退避三舍,能躲则躲、能拖则拖。
不得已而为之者,害怕得罪人。许多“老大难”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代表了少数人的利益。有人要动他们的利益,当然会甚至不惜一切手段来阻挠。主要领导白天刚在会议上表示向“老大难”“开刀”,晚上,说情者就蜂拥而来,恩威并用,既分析利害关系,又规劝维持现状,“促和谐、保稳定”、“得民心、有选票”云云。在他们的反复鼓动拉拢下,决心动摇了,信念消失了,最后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自己开脱。于是,一些小问题便演变成了大问题,新问题被拖成了老问题,一些“老大难”雪上加霜,解决的希望化为泡影。
解决“老大难”,是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维护基层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解决“老大难”。各级领导干部负有带领当地群众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任,因此,他们特别是“一把手”更应积极为解决“老大难”问题出主意想办法。实践证明,有各级领导的不懈努力,“老大难”的解决是可以期待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河南兰考县的风沙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老大难”。县委书记焦裕禄身先士卒,带领干部群众防沙治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兰考县的风沙不仅得到了彻底根治,而且焦裕禄精神也不断影响和激励着干部群众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铲除“老大难”赖以生存的土壤。科学健全的制度机制是“老大难”的“克星”。“一把手”带头遵守规章制度、秉公执法、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下属便不敢滥用职权,取而代之的是勤政为民、爱岗敬业、依法行事。如此,就没有了“老大难”的土壤。领导重视还需要群众支持。各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重视群众的力量,“老大难”解决起来也就不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