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家电下乡”政策推出之后,日前国务院又决定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州、长沙等9省市,开展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5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试点,被称为“家电进城”。6月3日,“以旧换新”具体实施方案公布,行业人士和专家纷纷看好,认为“家电下乡”与“家电进城”,这两个轮子同时驱动,对
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是保增长、扩内需的一个重要战略。随着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的收入显著持续增加。富裕起来的农民提升生活质量、享受现代文明的愿望与日俱增。以13%财政补贴的方式把优质家电送下乡,促进农民消费结构由简单的日常食品和生产性支出,逐渐向较高价值的家电产品消费升级,有利于带动拥有8亿人口的农村市场提前释放消费潜力。
“家电下乡”效果明显,成为行业增长的亮点:截至4月底,全国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备案超过13.2万个,覆盖所有县乡。1至4月份,累计销售下乡家电产品446万台,销售额68亿元,3月份的环比产量和销售额都增长七成以上。
“盘点”家电下乡的业绩可以看出,最大的成果是农民的潜在消费热情被拉动。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一向被视为水平较低、增长乏力的农村消费一马当先,增速高出城市近3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农村消费增速已累计4个月超过城市。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比城镇居民落后至少10年,因此农村消费是“埋在土里的珍珠”,潜力巨大。在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出口增长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启动内需扩大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而决定未来内需的关键则是农村市场。现在正是激活农村消费的战略时期,关键是如何破解制约消费的障碍,将这颗“珍珠”挖掘出来,除了大力促进农民增收以外,还应考虑农村的实际需要,防止农村成为存货、次货、水货和假货的倾销地。
比如,下乡家电就应多些城里没有的“创新”。海尔的科研人员在下乡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老鼠在钻洞的过程中可以将身体缩小到鸡蛋大小,因此,及时调整了下乡家电的“防鼠孔”。此外,还要多考虑农村的环境,克服农村电压不稳、水质不高、电价不菲等“水土不服”的毛病,要让农民买得起还得用得好。
家电下乡的成功经验,为家电进城开了好头,做了铺垫。如果说,今年2月起在全国范围推广的“家电下乡”完全是为了拉动还处于“青涩期”的农村消费,那么这次“家电进城”则主要是面向成熟的城市消费市场,将促进高能效产品对高能耗产品的“以旧换新”,对拉动整个消费市场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9个“以旧换新”试点省市是全国收入水平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2.2亿城镇人口占全国的38%,而且这些地区家电产品正面临着更新换代。在此背景下,中央财政今年将拿出20亿元按照低于销售价格10%的补贴标准来推进“家电进城”工程,可谓是下了一场及时雨。据估算,“以旧换新”政策有望更新老旧汽车100万辆、家电500万台,直接拉动市场消费1000亿―1200亿元;回收利用各种资源近230万吨;稳定和扩大就业近5万人。同时,也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消费作为“三驾马车”之一,被视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增长的重要动力,被寄予厚望。尽管当前全社会消费需求出现加速增长的好势头,但目前消费潜力仍有待挖掘。从长远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决定消费增速的根本因素是收入增长,由于多数企业在去年二季度受高通胀推动而给员工加薪,这种“翘尾”因素带来今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速上升,因此,消费同比增速也随之攀升。不过,未来几个月,这一因素逐渐消失,消费实际增速也将受到拖累。
此外,与投资相比,目前消费需求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相对不足,社会保障不健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全社会的消费增长。
因此,把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引擎”,绝不能依靠家电“下乡、进城”这一招鲜,还应发挥养老工程、医改工程、安居工程等重大项目在消除人们后顾之忧的作用,激发潜在的购买力。
四万亿投资能否拉动民间消费,与拉动民间投资一样,也是未来经济增长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没有最终的消费,高投资不可能长期持续,投出去资金也有可能变成新的过剩生产能力。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无论是“家电下乡”还是“家电进城”,采取补贴的方式让百姓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两轮驱动,拉动城市和农村两个消费大市场,会为未来城乡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而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国内需求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是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希望所在。
郭红松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