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邹节明:现代中药与民族药制剂先驱

2009-06-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昆 我有话说

43年,共研究开发出39个中药、民族药新药,其中三金片累计销售32亿元,西瓜霜36亿元,共累计销售85亿元,上交税收19亿元……

数字是枯燥的。在枯燥的数字背后,却是中药制药专家、中国中药和民族药现代制剂先驱者之一、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董事长邹节明呕心沥血,潜心开创中国中药、民族药现代化

之路的艰难历程。

呕心沥血发掘提高民间偏方

先驱,总有异乎常人之处。

邹节明的异常之处在于,他从小就对中医中药有着浓厚的兴趣。

1943年出生在湖南常德的邹节明,幼时即在自家相邻的吉春堂、同济堂等药店耳濡目染,药师的“神农尝百草”、李时珍的采药故事使他对中医中药萌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在上学后迷上中医药书籍后沉淀为志向:做现代李时珍!

1961年,他如愿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药用植物专业。

1966年毕业后,邹节明被分配到桂林中药厂。欲展宏图,却遇“文革”,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遍访民间偏方,调查中草药资源,呕心沥血研究开发中药和民族药新药。

广西药用植物种类仅次于云南,世居于此的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习惯用民间草药治病。对此,邹节明每次出门,都时时注意,处处留心。

一次出差在火车上,一老农拿着的给孙女治尿路感染的草药引起他的兴趣,经辨认主要有金樱根、金刚刺、雷公根等。继而他发现,广西民间及多家医院也常用这些药治疗泌尿疾病。

既然民间和医院都在用,都有效,就一定能开发成成药!于是,他对处方、药化、剂型、工艺等开展了系统研究,制成片剂。

1972年,治疗泌尿感染的三金片问世,这是广西第一个在民族药、中药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原创性新药,这一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三金片的二次开发还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基金”项目。

广西民间有种“拐子药”,据说小偷行窃前吃了不怕挨打,实为治疗跌打损伤的良药。邹节明知道后,重新组方,分别研制出治疗跌打损伤外用的“双虎肿痛宁”和口服的“三七血伤宁”。

不避艰险调研药材资源

开发民间验方、偏方要上山采药。为了采药,邹节明不避艰险,甚至常常冒着生命危险。

一次,邹节明攀上悬崖采一棵独钉子,不慎一脚踩空,从崖壁滚落,眼看将跌向万丈深渊,幸好一棵小树挡住了他!那一摔虽伤痕累累,总算保住一命。

又一次上山前,向导提醒他打绑腿,他没在意。登山不久,他就感到胳膊腿上疼痛,撩起裤腿衣袖,原来,是山蚂蝗从裤腿、袖口钻入,咬得他四肢皆伤。

经过多年努力,邹节明对广西1000余种民族常用药进行了系统整理、研究和总结,完成了专著《广西特色本草》。

殚精竭虑探索药材炮制现代化

1984年,桂林中药厂总工程师邹节明兼任厂长,责任更重了,但这也为他实践中药和民族药现代化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在我国中药界,邹节明第一个提出了中药、民族药“现代制剂的药材炮制”的新理念、理论,编著了《现代中成药的药材炮制》一书。他主张,药材炮制应根据中药、民族药现代制剂的特点、需要和发展方向进行创新提高。他对现代制剂的7种类型20余种代表性药材进行了炮制创新研究取得成功,西瓜霜便是我国中药炮制改革的成功典范。

西瓜霜的应用历史已有200余年,但这一曾泽被广大患者的良药因炮制工艺落后面临湮灭的危险。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邹节明历时9年潜心研究,完成了西瓜霜的现代炮制新工艺,这一成果获国家发明保密专利。随后,三金西瓜霜(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获广西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

废寝忘食推进中药产业化与现代化

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天……几十年来,邹节明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到研究上。成年累月的辛劳,身体长期的透支,让他原本强健的体魄也终于支撑不住。

2002年1月的一天,邹节明突然感到胸口疼痛难忍,到医院一检查,是心肌梗塞!实施抢救的医生感叹:还好,如果再延误点时间就难了!

大病刚愈,邹节明就领着他的科研团队又开始工作了。

为了推进中药的现代化,为了中药走出国门,邹节明付出的代价超出常人的想象,换来的是丰硕的收获:

率先研发了广西第一个、也是壮、瑶等我国民族药第一个有效部位新药(血脉康片);

率先研发了第一个中药有效成分的透皮控释制剂(TTS);率先研发了中药第一个口腔液体喷雾剂(舒咽清喷雾剂);

率先研发了中药第一个定量固体喷剂(桂林西瓜霜)……

“我的成果都是站在别人肩膀上往上攀登取得成功的。”面对记者,邹节明谦逊地说。

在邹节明的努力下,三金集团开始走出国门。三金片、桂林西瓜霜等5个新药1999年获得了澳大利亚的药品注册,在澳大利亚各大医院应用。至今,产品已销往世界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受到市场欢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