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多种选择。在蔡一清34年的生命中,有几次不同寻常的人生选择,彰显着他为海军的发展和强大建功立业,为国防现代化献青春的人生价值观。
“把壮丽的青春献给祖国”,这是1995年7月蔡一清在毕业典礼时作为毕业学员代表发言的题目,也是他的心声。
魂牵梦绕万里海疆
蔡一清就读于江苏省重点学校――阜宁中学,是全校出了名的“尖子生”,学科成绩平均90分以上、3次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奖。高考前夕,学校明确表示要保送他到上海交大就读,但为了自己的潜艇梦,他毫不犹豫地在志愿表第一栏写下了“海军潜艇学院”。1991年高考时,他放弃去上海交大的保送指标,以第一志愿报考潜艇学院。在大学的4年里,他连续3年获得中国航海学会奖学金,4次被评为优秀学员。
1991年夏天,蔡一清以优异成绩迈进了海军潜艇学院的校门。在潜艇学院的四年,蔡一清以各科90分以上的成绩,连续三年获得“中国航海奖学金”。
1995年,蔡一清毕业时,面对留校免试攻读研究生、职务高定一级的优厚条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线部队,径直走进某潜艇支队狭窄的潜艇舱室,一干就是9年。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世界军事变革大潮风起云涌。蔡一清就是在这个关键时期走进海军“拳头”部队的。那时他踌躇满志,渴望一展身手。可第一次组织训练,就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原本仅需20分钟就可完成的训练内容,他竟用了两小时,创下了支队历史上的“最差纪录”。
但蔡一清没有气馁,他申请吃住在艇上,爬舱底、摸管路、练封舱,密密匝匝的管路和电缆,他一根一根地捋;上千个阀门、阀件,他一个一个地摸。一个月内他竟磨破了5副手套。
当年底,某潜艇支队组织实习干部合格考试,蔡一清以满分夺得第一名,以全优通过部门长独操考核,创下某潜艇支队鱼雷装填训练最好成绩。
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
1997年,蔡一清因表现突出,调任舰队司令部参谋。其间,他参与组织多次重大军事演习,掌握了飞机、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协同作战知识;他独立完成了全军《常规潜艇军事训练的组织与实施》条例的编写;他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军队的科技进步奖。为进一步提高能力,他还完成了海军潜艇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学习。
1999年底,在舰队军训处当了两年多参谋的蔡一清,放弃了有更多晋升途径的机关,要求重返潜艇。面对执意挽留人才的机关领导,蔡一清终于说出了心里话:从进入部队的第一天起,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潜艇艇长。
2000年,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全艇官兵无一生还。那时,每次探亲,父母无形中都流露出要他离开潜艇的愿望,连一向支持他的妻子也劝他:“一清,你是个硕士研究生,回地方工作也没有问题,咱们转业过平安的日子不行吗?”
对于潜艇工作面临的风险,蔡一清想得很明白:如果能用个人的风险换来国家的安全,用自己的牺牲换来大家的幸福,值得!
拧紧“准备”的发条
2005年,蔡一清夙愿得偿,成为某新型潜艇315艇艇长。那年,他刚32岁,以常情论,打拼多年,也该放松一下自己了。然而,他却给自己压更重的担子,不但一刻没轻松,反而像拧紧的发条,把自己绷得紧紧的。
蔡一清想的是,作为未来海战的拳头部队,新型潜艇将扮演“开路先锋”的重要角色,必须加快形成战斗力的步伐。
2006年春节,当人们沉浸在万家团圆的喜庆中时,蔡一清却带领全艇班长以上业务骨干,投入到紧张的“战斗”准备中。因为刚刚接收新装备的官兵们,要“在没人走过的地方趟出路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和骨干们画图表、想预案、订措施,丰富和完善各种部署预案,整整7天,哪儿都没去。
当窗外“送年”的礼花照亮夜空的时候,一部汇集12大类2000多项内容的《某新型潜艇战位操纵部署》诞生了。上级业务部门评价说:“了不起,若让我们组织力量编写,至少也要3个月!”
蔡一清牺牲后,妻子万颖见到他遗体的第一句话就是:“一清,我和孩子又有9天没见你了!”对于蔡一清来说,时间似乎总不够用,时常忙得顾不得家人。有一次,4岁的儿子想爸爸了,妻子考虑再三才拨通了蔡一清的电话。可通话结束时,他却老实地对妻子说:“我也很想你们啊,但以后别再让孩子给我打电话,容易扰乱军心。”
有人曾善意地提醒蔡一清:军事斗争准备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顶层设计”,作为一线部队军事指挥员,没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蔡一清却说:“战争不会因为你没准备而推迟,更不会因为你没准备好就重来一次。我们是新装备拳头部队,要提前准备好,随时亮剑。”
蔡一清走了。他带着对潜艇部队无限的眷恋远去,留下的是一座革命军人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