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基本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合乎党心民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立场和主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自己的学说,不是为了构建一个纯粹的理论体系,而是为了动员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武装群众,以完成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马克思最早提出理论武装群众的观点,他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恩格斯曾多次批评那些侨居在美国的德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本不了解美国的国情,不研究美国的工人运动和具体需要,不了解实践和时代提出问题的重点、内容和形式在欧洲国家的体现不同于在美国的体现,“一点不懂得把他们的理论变成推动美国群众的杠杆”。列宁也认为:马克思主义“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最高限度的通俗化”。毛泽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倡者和推行者。他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有这样一段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为了做好我们的工作,各级党委应当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中汲取养料,党的理论创新取得丰硕成果。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江泽民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胡锦涛同志指出,要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的同时,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在人民群众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其中正确的与错误的、先进的与落后的、主流的与非主流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局面。社会思想多样化无疑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有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促进社会的进步,但也不可否认,一些错误思想观念的存在也在产生不可小视的消极影响,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及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出了严峻挑战。这种情况就更加凸显了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大众化、普及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当前,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要任务就是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精神旗帜,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党的执政理念、价值追求与人民群众的普遍心愿与更高期待的统一。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是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充满群众智慧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的每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提出的每一个重大理论观点,作出每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无不与激发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创造活力密切相关,而这些举措的成功,又无不是人民群众创造活力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正是在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的基础上,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正是在与人民群众生动实践相结合、为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的过程中,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对改革开放的实践发挥了根本的指导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的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的大潮跌宕起伏,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逐步打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归根结底在于它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适应。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之转化为亿万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执笔:罗建平、蒋占峰、马福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