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李敏
李敏,女,47岁,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
1984年,李敏大学毕业到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工作。25年来,她尽职尽责,默默
为了帮助眼疾患者重见光明,李敏的足迹踏遍了广西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她多次组织带领医疗队到革命老区、老少边山穷地区为失明群众服务,让患白内障失明几十年的90多岁老人,第一次见到了20多岁孙子的模样。她带着科里的骨干,利用双休日深入麻风村,为那里的麻风病康复者开展白内障复明及矫形手术,重见光明的老人拉着她们的手激动地喊着“共产党万岁”、“感谢政府让我们重见光明”。在李敏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广西数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1200多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人避免了因病变盲致残。
李敏坚持从实践入手,认真总结经验,纳旧融新,不断向新技术领域进军。她刻苦研修白内障、近视眼、玻璃体视网膜病的显微手术,学习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等新技术。她在开展手术中运用的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非膨胀浓度的膨胀气体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等新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广西空白。她对麻风病康复者眼部并发症的准确诊断及提出的治疗方案,得到了国际防盲组织亚太地区眼科专家的赞赏。李敏对新技术的攻坚,使大量原先认为无法治疗、治愈的病人得到了康复的机会。
作为导师,李敏对年轻医师悉心指导、严格要求,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手把手地教年轻医师“实战”技术。为了提高广西眼科专业人员的技术,她争取德国CBM爱德基金会的支持,成立了广西眼科医生培训中心,为广西市、县级医院培养了400多名眼科医师。
李敏婉拒过经济发达地区医疗单位的高薪聘请,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家乡人民,为家乡的光明事业作出贡献。
李敏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200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432李隆
李隆,男,32岁,中共党员,河南省郑州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
“火光中出生入死,险境里拯救生命”。1995年入伍以来,李隆先后参加灭火
战斗310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760余人,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千锤百炼铸就的消防尖兵”。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李隆带领33名业务骨干,奉命奔赴前线抗震救灾。在受灾严重的什邡市,他和战友连续奋战12个小时,从废墟中成功营救出3名被困群众,后又成功营救出一名被埋压104个小时的青年男子。5月17日,李隆冒着余震的危险,在一个摇摇欲坠的坍塌楼层中间,奋战11个小时,拆掉3道厚60厘米的钢混结构柱及建筑坍塌物,用菜刀一点点砍掉压在生还者腿上的门板,将埋压124个小时的伤员成功营救出来。他和战友先后在废墟下挖出了遇难遇险群众57名。
面对各种急难险重的救援抢险任务,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2003年,黄河兰考段大堤决口,1.8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李隆作为突击队的一线指挥员,带领战友驾驶冲锋舟一天往返50多次,连续奋战24天,救助受灾群众342人次,运送物资12吨,保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04年1月13日,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境内发生一起重大氯气泄漏事件,李隆带队增援。他身穿笨重的防化服,在浓烟滚滚的毒气中,细心地寻找泄漏点,并组织实施抢险堵漏。经过8个小时连续工作,圆满完成了毒气泄漏事故的处置任务,使当地居民度过了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工作之余,李隆把时间都用到了对装备器材的研究上。经过不懈努力,部队配备的近千种救援器材和车辆,他都能熟练使用和驾驶,被特勤大队官兵誉为“器材通”。
李隆先后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3次。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公安部授予的抗震救灾尖兵称号,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当选全国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被评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尖兵,当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433李斌
李斌,男,49岁,中共党员,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数控工段工人。
李斌进厂工作29年来,怀着“做工人理当敬业,当主人理应尽责”的朴实信念,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潜心于技术,专心于岗位,安心于一线,从一名技校生成为一位专家型的技术工人,成为新一代智能型工人的楷模,具有高级技师、工程师职称。
他始终保持工人阶级的本色,不断学习数控技术知识,努力掌握当今数控科技领域新技术,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领头人。他依托过硬的技术本领,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多年来先后完成新产品开发55项,完成工艺攻关201项,完成加工工艺编程1500多条,直接创造经济效益830多万元。他自主设计了刀具184把,技术革新、自制改进工装夹具82副,为企业节约支出110多万元,并获得多项专利。他为企业进行4项数控机床重大故障排除和改进,节约维修费用30多万元。
近年来,李斌的工作重心从原先的数控编程、工艺改进、刀具革新转向产品能级的提升,尤其是自担任公司总工艺师及李斌工作室组建以来,组织了斜轴泵质量攻关,使企业研制开发大大提速,近两年间已获得或申报的专利就达20余项,其中对斜轴泵柱塞环的质量攻关的成功,使A2F6.1系列产品工作转速由1500转/分上升到3000转/分以上,产品性能接近德国某名牌产品水平,对国产泵的能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发挥李斌的示范带动作用,上海电气命名了“李斌班组”,建立了“李斌师徒网站”和“李斌技师学院”,积极推广“李斌班组工作四法”,在全厂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李斌带领自己的班组通过结对帮教,先后培养了中级数控机床调试工12名,并与行业内外50余家班组结对互帮互学。他为李斌技师学院无偿授课1950小时,使大批技术工人快速成长起来。2008年6月,李斌参加了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劳模技术服务队李斌分队”赴四川地震灾区,在余震不断的“东汽”灾区,为抢修数控机床、使之恢复运行并重新投入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高度赞扬。
李斌获得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434李群生
李群生,男,65岁,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平睦镇旺贵小学护龙塘教学点退休教师。
47年前,李群生看到村里孩子到了学龄却没有学上,便积极奔走呼吁办学。在当地政府、群众的支持下,他在有“六万大山”之称的旺贵岭的半山腰建起了一所简易的学校――浦北县护龙塘教学点,大山里20个山村的农家子弟从此可以上学了。
李群生是个多面手。在教学点,他既是唯一的“管理者”,也是担纲教学的唯一老师。他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课程:既教语文,也教数学,还教音乐……为了不让孩子们在学习上“营养不良”,李群生尽量按照国家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每天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李群生的家离教学点10多里路,崎岖难走,他往往是在放学后还坚持一路家访,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
1969年至1974年,附近麓顶山教学点的老师因病不能教学,李群生知道情况后二话不说主动承担了这一教学点的教学任务。为了解决一个教师同时教两个学校的问题,李群生采取的办法是自己来回多跑路。每天早上先到护龙塘教学点上课,并布置下午的自习作业;下午,再赶到5公里外的麓顶山教学点上课,并布置第二天上午的自习作业。这样每天爬走山路一个来回16公里,李群生走了整整6年。
1987年夏天,一场暴风雨袭击护龙塘教学点,教室房顶几乎片瓦不留。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课程,李群生白天上课,晚上抢修补漏,先后60多次翻越海拔800多米高的旺贵岭挑运维修教室的材料。有一次,他因劳累过度不慎滑下山坡摔伤,一个多月的时间无法行走、无法站立、无法坐下,他就躺在黑板前的长凳上侧着身子,忍痛在黑板上给学生板书。由于长年生活在潮湿的山区,李群生患有严重的风湿病,走路极不方便,但他忍着疼痛,每天拄着拐杖到学校上课,从没有耽误孩子们一节课。2004年,退休后的李群生看到教学点的老师没有着落,就又主动承担起了教学任务,一干又是5年。
李群生被授予钦州地区先进教育工作者、钦州地区优秀教师、浦北县百名优秀乡村教师、浦北县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435李登海
李登海,男,60岁,中共党员,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自1972年担任村农科队队长开始,农民技术员李登海就走上了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之路。38年间,李登海始终身处科研一线,为了事业,他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连续29个春节在海南搞加代育种。他克服孤寂、高温、蚊叮虫咬和疾病煎熬,在农科队解散、科研条件简陋的困难条件下坚持潜心育种,矢志不移,取得了优异成绩。
李登海越过平展型玉米的模式障碍,提出了“紧凑株型+高配合力”的崭新玉米育种理论。1979年,他创造亩产776.6公斤的我国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之后连续7次创造和刷新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并创亩产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他以一年3至4代的育种速度,选育出100多个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其中,51个通过国家级、省级审定,获得11项发明专利和43项植物新品种权。
李登海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每年都无偿将试验示范种子发送全国几百个科研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由登海系列自交系或衍生系组培育成的玉米杂交种达到了200多个,至2008年在生产上推广面积已达12多亿亩,增产玉米1000多亿公斤,创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
李登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先后在宁夏、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投资近亿元建立玉米生产基地和加工中心,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和促进农民就业近4万户。他建设了玉米良种、蔬菜良种、小麦良种、花卉栽培等六大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大规模科技培训,基地每年培训农村群众2万多人次,直接带动5万多农户增收。
李登海在杂交玉米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人们称他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被种业界誉为“南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北李(登海)”。他获得亚洲农业研究发展基金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当代发明家等专业奖项。荣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他是党的十四大、十七大代表,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436杜东翔
杜东翔,男,46岁,中共党员,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检察院检察业务监督管理中心主任。
从事检察工作25年,杜东翔从批捕科到起诉科,又从起诉科到反贪局、业务管理中心,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被同事们称为“百事通”、“活字典”;经杜东翔审查和办理的案件5000余起,无一错案。
2001年3月,在“打黑除恶”行动中,危害一方的吕某恶势力团伙被查处,案件被移送到宛城区检察院,由时任起诉科科长的杜东翔办理。不久,他就接到威胁电话,接着,11岁的女儿在放学路上遭到一伙人的拦截、恐吓。家人和朋友都劝他不要接手这个案件,但他没有退却。面对高达半米多的案件材料,他和同事们挑灯夜战,审查证据,询问了100多名受害人、证人,最终使吕某恶势力团伙被绳之以法。
他率先推行“检察机关公诉引导侦查”工作机制,明确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案件引导工作的范围、时机、程序、方法、职责等,对于理清侦查思路,明确证据收集方向,提高办案效率,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他还创造了公诉案件“列表式阅卷审查法”,将犯罪时间、地点、手段、过程、结果,以及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等关键要素列成表格,对照填写,使事实、证据、问题一目了然,有效地提高了办理重大疑难案件的质量和速度。
2005年,杜东翔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尽管医生告诫他,术后至少需要休息静养一年时间,可是他手术后不久就要求返回工作岗位。重新上班3个月后,他就因工作劳累再次入院接受治疗。出于对他的爱护,宛城区检察院党组将他调到检察业务监督管理中心任主任。到新岗位后,他带病加班180多个工作日,坚持备案登记各类案件2900多件(次),亲自审查疑难案件198件。
2008年2月,中共河南省委作出向杜东翔同志学习的决定。杜东翔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南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南阳市首届道德模范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437沈国初
沈国初,男,52岁,中共党员,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直属二大队民警。
沈国初1988年从部队转业进入湖南常德交通管理部门。21年来,敬民爱民、助人为乐的品质始终如一,他在斑马线上架起了一座警民共建、和谐稳定的“连心桥”。
常德市繁华的朗州路上,有一条近20米的斑马线,两端连接着常德市
北正街小学和第一中学。每天早、中、晚有6000多名中小学生从这里过马路,形成一个又一个车流、人流高峰。为确保学生们安全,沈国初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推迟半小时下班,不停地指挥车辆,护送着一个又一个上学、放学的学生。2007年8月30日是北正街小学开学报名的第一天,雨一直下个不停。本该休息的沈国初惦记着孩子们的安全,早上7点便赶到了学校门口。雨越下越大,突然,一辆失控的小车冲上街头,一名小学生吓呆了,愣在路中央不知所措。危急之时,沈国初一个箭步冲上去,用力推开学生。学生获救了,他自己却被撞倒在地。他顾不上伤势,爬起来焦急地询问孩子有没有受伤。然后又忍着伤痛,在雨中坚持执勤了5个小时才回家。21年来,沈国初救了36条小生命。
沈国初不仅尽职尽责地守护着斑马线,还主动为遇到困难的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经常挂到嘴边的一句话是:“为群众办好事,不仅要动眼、动嘴、动脚,更重要的是动心、动真心。”外地司机迷了路,他不厌其烦地指路;“的士”司机爆了胎,他赶紧蹲下来帮忙替换。他说:“老百姓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我分内的事。”21年来,沈国初共收到群众表扬信300多封,锦旗100余面。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沈国初已成为人民群众心中不可或缺的“守护天使”。2008年初,交警部门准备将沈国初替换下来。没想到这立即引来了众多驾驶员、市民、学生家长的“抗议”――“强烈要求让沈警官回来!”没过多久,沈国初又重新站在了斑马线旁。
沈国初被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交警系统第三批全国执法标兵、湖南省劳动模范、常德市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438邱光华
邱光华,男,1957年4月生,2008年5月牺牲,羌族,中共党员,生前系77116部队副师职飞行员。
邱光华是我军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的杰出代表。33年来,他把飞行作为毕生追求,飞过6种机型,累计飞行5814小时,是四种气象团级指挥员、教练员和团里的飞行技术骨干,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他数十次赴藏遂行多样化任务,和战友们成功开辟了直升机川藏航线,创造了直升机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悬停、载重飞行等数十项飞行纪录。他多次成功处置直升机空中单发停车、罗盘失效、遭遇暴雨雷电等各种突发情况,圆满完成抢险救灾、卫星回收、实兵演习等重大任务。他热心传帮带,带教的43名飞行员中,有13名已能够执行进藏飞行任务。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邱光华在茂县老家的20余名亲人音讯全无。团党委考虑到他还有11个月就到停飞年龄,而且亲人下落不明,准备安排他执行地面指挥任务。邱光华虽然对家人非常牵挂,但想到自己是一名老飞行员,对灾区地形比较熟悉,这个时候最应该到前线去。他立即向团党委递交请战书,坚决要求执行飞行任务。
灾区气候复杂多变、通信联络不畅、飞行参数接近临界值,每一次飞行都面对着死神的威胁。5月26日,邱光华机组进汶川运送伤员,在仅100余米宽的峡谷中,面对挡在航线上的5道高压线和地面一片沼泽,他凭着精湛的本领,空中盘旋20多分钟,悬停9次,终于在一个小平台成功降落,及时将伤员撤离。一次救灾任务中,直升机两台发动机转速差高达10%,温差120摄氏度,几乎接近单发飞行,情况十分危险。邱光华沉着冷静地紧握操纵杆,驾驶直升机安全返场、滑行着陆。就这样,邱光华和机组同志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在深山峡谷中穿行,累计飞行50小时31分钟、63架次,运送救灾物资25.8吨,输送救援人员87人、伤员44人,转移受灾群众180人。
5月31日,邱光华机组执行任务返航至映秀镇附近时,因局部气候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直升机不幸失事,邱光华和其他4名机组人员以身殉职。
2008年6月14日,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给邱光华追记一等功。
439陈化兰
陈化兰,女,40岁,中共党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2004年初,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突袭我国14个省份。陈化兰主持的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是目前国内惟一获得授权对禽流感病毒进行最终鉴定的研究机构。各地检测站点发现的每一例可疑禽类发病样品,都要送到陈化兰的实验室,由她做出终裁性的诊断。在这场抗击禽流感特殊的战役中,她带领同事们废寝忘食,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2005年8月,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禽流感新疫苗完成了实验室阶段的研究。H5N1和H5N2禽流感疫苗的研制成功,极大提高了我国防控禽流感的能力,截至目前已在国内外累计推广应用200亿羽份以上,为国家挽回损失数百亿元。
陈化兰是我国禽流感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2003年,她主持研制成功的H5N2禽流感灭活疫苗获农业部颁发的新兽药证书,这是我国第一个研制成功并应用于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的疫苗;由她主持研制的反基因操作分子修饰―基因重配新型H5N1禽流感灭活疫苗,是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并推向大规模应用的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疫苗。近几年来,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她的文章曾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并被作为重点文章宣传推介,产生了很大反响,全球各大媒体、网站发了几千条相关文章,陈化兰已成为国际禽流感研究领域的一个重量级人物。
如今,陈化兰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还与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交流禽流感动态信息,提出系统的解决思路,推动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发展。陈化兰说:“做研究、发论文,并不是我工作的全部。掌握疫情,准确诊断,帮助国家作出正确的决策,研究出更好的防治方法和疫苗,才是我最重要的任务。”
陈化兰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440陈刚毅
陈刚毅,男,46岁,中共党员,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党委副书记。
20年来,陈刚毅一直战斗在交通工程建设一线。作为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主持和参与了湖北省内武黄、宜黄、黄黄、京珠等多项国家和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了突出业绩。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他多次进藏支援西藏自治区公路建设,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被周围的人誉为“最能打硬仗的铁人”。
2001年,作为西藏山南湖北大道市政工程建设的总工程师,陈刚毅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格把关,带领队伍出色地完成了湖北省第二大援藏项目的交钥匙工程,创造了当时西藏城市道路建设中建设周期最短、建设管理最规范、质量监理最到位、各项资料最完整等10个第一,受到自治区的高度评价,工程被称为雅砻江畔的“无字丰碑”,他本人也被西藏山南地区行署授予援藏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3年起,作为交通部重点援藏项目――国道214线西藏角笼坝大桥建设项目法人代表,陈刚毅勇挑重担,甘于奉献,在雪域高原建设一线一干就是4年。最终,大桥如期建成通车,但陈刚毅却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被查出得了癌症。治病期间,他还时刻牵挂工程进展,利用手术后化疗间隙,4次进藏,带领技术人员攻克了一个
又一个技术难题,实现了在高原、高寒地区大跨度悬索桥建设上的一系列突破。
陈刚毅同志对待工作充满热情,对待个人名利却十分淡泊,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年来,他曾担任交通建设工程的项目经理、工管部长、总工程师乃至项目法人等职务,经受住了金钱、人情等各种考验和诱惑。即使在他患病后,仍对许多看望他的人说:“谢谢你们的一片心意,鲜花和水果我可以留下,但钱和贵重物品,我是绝对不能收的!”
2006年4月,中央各主要媒体集中推出对陈刚毅先进事迹的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观众来电、来信,广大网友也纷纷在网上评论、留言,表达对陈刚毅的崇高敬意和由衷钦佩。2006年5月,陈刚毅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陈刚毅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湖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07年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