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陈忠和
陈忠和,男,52岁,福建省体工大队篮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国家级排球教练。1979年,年仅22岁的陈忠和在中国女排担任陪练。陪练是既辛苦又无名
2001年4月,在中国女排战绩徘徊不前的情况下,陈忠和执掌中国女排帅印。他顶住压力,凭着坚忍不拔、执著刚毅、爱拼敢赢的敬业奉献精神,全身心投入管理和训练。他制定出一系列科学管理队伍的制度和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队伍的新老交替。在他的严格教练和管理下,女排队伍迅速成长起来,作风过硬,技术全面,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很快。2003年,在阔别世界冠军长达17年之后,陈忠和带领中国女排重新站在世界杯的冠军领奖台上。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陈忠和看来,女排国家队是他的大“家”,为国尽忠才是最大的“孝”。2000年,正是备战悉尼奥运会时期,陈忠和的老父亲突发脑溢血,为了顾全大局,他毅然随队参加奥运会。父亲去世时,陈忠和还在国外,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陈忠和面善随和,有一种很强的亲和力。不论战况成败、顺利挫折,他的脸上总是挂着自信的微笑。2003年,在第九届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首战巴西队,开局就陷入了困境。陈忠和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沉着微笑,给中国女排姑娘们传递着信心和力量,鼓励她们奋勇拼搏,最终走向胜利。
陈忠和曾说过:“为了事业,为了排球,我唯有拿成绩来报答!”2004年,中国女排在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以一记重扣实现了惊天大逆转,勇夺金牌,圆了国人盼了20年的奥运女排金牌梦,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排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2005年,中国女排在曼谷亚运会上夺得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克服重重困难,夺得一枚宝贵的铜牌。
陈忠和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突出贡献个人奖、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是福建省功勋教练员、福建省先进工作者,3次被授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442冼东妹
冼东妹,女,34岁,中共党员,广东省重竞技体育训练中心主任助理、领队。
20年的柔道运动生涯,冼东妹经历
了双腿膝关节韧带断裂、半月板粉碎性骨折和膑骨移位,5次退役、5次复出,至今她的左膝还嵌有三枚钢钉。
1996年,她的左膝前叉十字韧带断裂,需要手术治疗,因为担心一旦手术后恢复不好,影响第二年的全运会预赛。冼东妹采取了保守疗法,小练静养,不放弃训练,最终夺得了八运会女子52公斤级冠军。1998年初,冼东妹因受左膝关节半月板的疼痛困扰,无法继续进行系统训练,到北京做了左膝关节半月板碎片摘除手术。没等伤病痊愈她又投入训练,备战九运会。
2001年,九运会赛期日渐逼近,她的膝关节仍然疼痛、卡壳,但又没有时间手术治疗。为了保证训练,她仅仅休息了20多天,就叫队友把壶铃、哑铃等训练器材搬进她的宿舍,进行上肢训练。九运会决赛,冼东妹缠着几米长的绷带上场,顺利打了两局。第三局开场不久,因动作大,左膝关节老伤复发动弹不得,队医搓、揉、按摩了几分钟后终于拉直扶正左膝关节,冼东妹继续参加余下的比赛,又一次夺得了全运会52公斤级冠军。比赛结束,她已经无法站立,由教练从比赛垫上背下了赛场。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52公斤级决赛,冼东妹在赛前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金牌之梦,为中国队赢得了该届奥运会唯一的柔道金牌。
2007年,在女儿只有4个月大的时候,冼东妹再一次复出,备战北京奥运会。初为人母的她,克服年龄、伤病困扰,重披国家队战袍,重新回到训练房。为了达到52公斤级的标准,她在一个月内减掉了11公斤体重。最终冼东妹蝉联奥运女子柔道52公斤级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卫冕成功的柔道项目奥运冠军。
冼东妹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十大女杰、广东省道德模范、广东省人民政府一等功荣誉,当选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443周宪梁
周宪梁,男,46岁,中共党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门诊部主任。“心中要永远装着病人”,这是周宪梁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实际行动。从医20多年来,周宪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医疗大篷车”,为无数患者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病人解除了疾病痛苦。
周宪梁在国内心血管病方面享有盛誉,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他深知偏远地区百姓的疾苦、看病的不易,决心用自己的医疗本领去服务那些最需要的人。2005年2月,周宪梁的爱人正在国外留学,他把孩子托给亲戚照看后,主动报名踏上了援疆之路,在紧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阿克苏市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医院副院长。面对众多乡亲期待救治的眼神,周宪梁把所有的苦和累都抛在了脑后,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不管白天晚上,随时随地给前来就诊的患者看病。
针对南疆自然条件恶劣、群众看病不便的实际,周宪梁在阿克苏地区开设了“医疗大篷车”,每逢周末,大篷车都要开到附近地区送医、送药、送医学知识。在他的带动下,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门诊部积极投身于老少边穷地区的建设,先后资助十几名边疆贫困孩子读书,利用节假日多次奔赴井冈山、大别山、太行山等地开展义诊活动,给贫困群众免费送医送药。
近年来,周宪梁积极探索医疗制度改革,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他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门诊窗口采取了敞开挂号、集中预约、成立疑难病会诊中心等一系列措施,使患者人均看病费用下降了5.5%,患者就诊满意度达97.8%。为加强疾病预防工作,周宪梁经常奔走于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之间,举办心血管病保健讲座,倡导健康生活理念,被卫生部聘为全国健康教育专家。2008年,他积极参与奥运会的医疗保障工作,为奥组委官员和其他筹备工作人员提供保健服务。
周宪梁先后被评为首都十大公德人物、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选为“时代先锋”;2007年,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08年,被授予白求恩奖章。
444周鑫
周鑫,男,汉族,1979年1月生,2009年2月牺牲,中共党员,生前系重庆市涪陵区公安局敦仁派出所民警。
1999年,刚从重庆市警察学院毕业的周鑫来到地处农村的涪陵区公安局致韩派出所做内勤工作。当时由于警力少,往往是白天下村社,夜晚回所加班忙内勤本职事务。他虚心向所领导和同事请教,很快掌握了内勤工作的基本方法。2004年他被调到城区的派出所,便一头扎进社区警务工作中。他与社区干部一起,组织起一支20多名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社区义务巡逻队。群防网建立后,很快收到好效果。
不论是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还是侦破刑事案件、抓捕犯罪嫌疑人,周鑫都是冲锋在前,为此他多次负伤,同事们称他为“拼命三郎”。
2009年2月20日晚7时许,周鑫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后面跑过来一个高个子男人,右手提着长长的猎刀,明晃晃的闪着寒光。有情况!周鑫立刻冲上前抓住高个子:“我是警察!把刀交出来!跟我去派出所!”一边说,一边用力拉住高个子。歹徒猛地挣脱右臂,举起猎刀深深地扎进了周鑫的左大腿,鲜血顿时涌了出来。他不顾疼痛仍然紧紧抓住歹徒,歹徒对周鑫又深深地扎了一刀,并挣脱周鑫,慌忙逃窜。周鑫忍着剧痛,追出40多米后再次从后面抓住了歹徒的衣服。歹徒转过身来,一刀刺进了周鑫的胸膛。“拦住他!”周鑫吐出了生命中最后的三个字。一路追赶歹徒的民警赶到了现场,将歹徒制服。
周鑫从警10年来,查破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数百件,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近100人。他任社区民警,休息时间也要到社区去转一转、访一访。群众称赞他是“弃小家,顾大家的好警察”。
周鑫先后4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连续三年评为先进个人;2008年荣记三等功1次;2009年,分别荣获公安部一级英模、革命烈士、重庆市人民卫士、重庆市公安个人一等功。
445郑久强
郑久强,男,39岁,中共党员,河北省钢铁集团唐钢股份有限公司一钢轧厂转炉车间副主任。
1989年,郑久强从唐钢技校毕业,分配到唐钢一钢轧厂转炉车间工作。入厂后,郑久强刻苦钻研炼钢技术,仅一年时间,就被破格提拔为炼钢二助手。1993年10月,郑久强又被破格提拔为炼钢炉长。1996年,郑久强总结前辈多年的炼钢经验,创立了三计算、二控制、四观察的“三二四”炼钢法,使一钢厂实现了多年来由经验炼钢向科学方法指导炼钢的转变。
1998年,唐钢组织系列低合金品种钢的研发生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钢厂生产的低合金钢的正品率还不到50%。面对挑战,郑久强凭借自己对炼钢工艺技术的积累,经过潜心研究和探索后,首创了“519”低合金品种钢冶炼操作法,当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过800万元。
1999年6月,一钢厂150吨转炉即将建成投产。郑久强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转炉生产规程,主动到其它单位观摩生产操作,在原来经验炼钢的基础上,掌握了新的炼钢理论和操作方法,成功地冶炼出唐钢150吨转炉第一炉合格钢水。
2008年以来,面对严峻的钢铁市场形势,郑久强组织转炉作业区改善工艺、制定相应措施,大幅度降低成本,转炉主要技术指标大幅提升,达到了最好历史水平,当年转炉作业区完成钢产量544万吨,成本降低额2800万元;转炉炉龄创出了1.8万多炉的历史最高纪录。
郑久强不但时刻注意总结冶炼操作法,而且注重实践升华,他撰写的《磁选钢渣在150吨转炉冶炼上的应用》、《转炉炼钢的脱硫》等论文在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业内同行的较大反响,人们把郑久强誉为“工人工程师”。
郑久强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技能竞赛转炉炼钢工第一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07年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荣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河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446郑秋林
郑秋林,男,37岁,中共党员,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焊接教练。22岁那年,郑秋林从蛟河农村老家来到企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一名农民工逐步锻炼成工人技师,成为中油化建农民工晋升工人技师的第一人。
1994年,单位安排读了一年职业高中的郑秋林参加了中油化建电焊培训班,他从此把全部心思都用在焊接上。白天在工作岗位上焊接,晚上别人歇息了,他还在琢磨着焊接的方法和体验。学历不高的郑秋林深知自己理论知识匮乏,他从每月不到100元的工资里省出几十元钱来买焊接技术书籍。清晨,当人们还在熟睡时,他已经在自学焊接技术书籍了。
2000年,郑秋林在参加第二届原吉化集团公司岗位明星选拔赛中战胜了所有对手,夺得冠军。2002年7月,在第四届原吉化集团公司岗位明星选拔赛中再次获得冠军,并成为中油化建农民工中第一个晋升工人技师的人。2003年5月在吉林市职工职业技能选拔赛中,获得焊工组第三名,被授予“吉林市技术能手”称号。2004年,他代表中油集团公司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焊工选拔赛,以精湛的技术获得第九名。同年,参加吉林市职业技能比赛,夺得第三名,被吉林市技术协会聘为高级工人技师。2006年,农民工出身的郑秋林成为中油化建培训中心焊接教练。2008年10月,郑秋林作为教练组成员之一带队参加中油电焊工职业技能竞赛,荣获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
大型储罐横缝自动焊接技术在国内尚无成功经验可借鉴,他和他的技术研发小组经过多次研究实验,成功研发出大型储罐横缝单面焊双面成型自动焊接技术,这项技术成果目前已在工程施工中得到应用,降低了施工成本,减少工时20%以上。
10多年来,在他所参加的20多个国内外工程项目建设中,完成的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的焊接,从来没有出过差错,被人们称为干保险活的典范。作为焊接教练,他先后带出一批批高技能型作业人才,为企业培养出500多名合格的焊接技术工人。
2006年,郑秋林荣获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称号,2008年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447金海
金海,男,54岁,中共党员,内蒙古大学蒙古学中心教授。
20多年来,金海几乎把所有精力用在了蒙古近现代史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上。他给三个层级的学生讲课: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从1996年至今招收了13名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
金海刻苦钻研并及时把学习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自1988年起,共参加了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科研项目10项,现已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12部,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他的著作总字数达到340多万字,翻译、汇编200
多万字。他几乎不看电视,不逛街,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
1999年,金海患了上颌窦腺癌,先后做过7次手术、2次放疗,一次胆囊切除术,平均每年做一次手术,身心遭到巨大的磨难。尤其是去年,右眼失明、眼球被摘除,右耳也已经几乎听不见。尽管如此,他仍然带病完成了博士研究生学业,获得博士学位。他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合著、专著大多是在与病魔斗争中完成的。学生们都说,从金海老师工作的精神状态上根本看不出来他得了重病。他讲课很认真,从来不请假,也没有迟到现象,并且一讲就是4小时的大课。为了不耽误学生的上课时间,他选择在假期做手术。
他一方面以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方面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他内心充满了爱,爱同事、爱家人,尤其是对他的学生们倍加关爱。他很关心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际学术科研能力,每次申请科研项目后都带着学生们一起参加,并带学生多次到牧区进行田野调查。他时刻关心同学、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每次做完手术回来后,都要集中学生们了解他不在学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他不仅关心和帮助学生们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遇到节假日,他经常自己掏腰包请学生改善生活,或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吃饭。然而,他对学生们从来没有提过他的病情。他还积极地为毕业的学生联系工作,已经毕业的研究生现在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心工作。
金海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全区首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448姜万富
姜万富,男,60岁,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叶城二牧场卫生所所长。
叶城二牧场是国家级贫困团场,地处昆仑山海拔2200米至4850米的高原上。1966年,姜万富从上海支边来到了二牧场。他开过荒、放过羊、采过矿,先后担任过叶城二牧场连队卫生员、场卫生院医生、院长等职。多年来,姜万富有好几次离开的机会,但他最终选择了留下,这一留,就是43年。
1980年,支边青年按政策陆续回城。这时的姜万富也曾想过回到上海,回到家人身边。可是,看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想着这里的各族群众多么需要有人送医送药,他心中又充满了眷恋,最终还是决定留了下来。
43年里,姜万富走遍了牧场的沟沟梁梁、草场毡房,走遍了这里的170多个放牧点,为各族患者送医送药,解决了牧工和地方牧民就医难的问题,并与当地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1974年,姜万富在地方乡镇的苦那洪大队刚诊治完几十位流行性感冒患者,有人跑来告诉他矿区一位女职工得了重病。由于当时山上发生雪崩,加之洪水暴涨,到矿区已无路可走,但如果绕道,要一整天才能到达。为了赶时间,姜万富在村民的指引下,踏上了一条只有黄羊才能走的便道。走出不到1公里,姜万富就只能在悬崖峭壁上攀援前行。他一手护着药箱,一手紧抠石缝,身子慢慢向前移动。下面就是翻滚着石头、汹涌奔流的洪水。虽然前行极为困难,但一想到病人急等着抢救,他干劲倍增,咬紧牙关,越过险境,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目的地。由于救治及时,女工终于保住了性命。
43年间,像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病人的情况,姜万富自己也说不清有多少次了。几十年里,他成功实施了肠梗阻、剖腹产、膀胱结石、附件切除等各种手术2000多例,无一例失败。他牢固地树立了扎根边疆、服务群众的思想,用生动的实践诠释着兵团人的精神。在大山深谷中,姜万富的身影虽显孤独,可是他的话却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灵:山里的职工太不容易了,我总觉得我对他们的生命负有一种使命,使我无法离开。热心周到、至真至诚的服务,使姜万富成为当地各族患者心目中的“救星”,各族群众称赞他是“神医”、“好医生”。姜万富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农村优秀人才、人口和计划生育荣誉勋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发建设新疆奖章等荣誉称号。
449施华山
施华山,男,51岁,中共党员,江西省贵溪市公安局流口派出所教导员。
施华山是一位被群众誉为“打拐英雄”的优秀基层公安民警。多年来,他无怨无悔地奋斗在维护社会治安第一线,把满腔热忱和全部精力倾注于公安事业,忠实履行人民警察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群众的职责,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施华山智勇双全、英勇顽强,在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的斗争中,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历尽艰险,用超常的智慧和勇气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摸索出一套实用有效的解救方法。面对犯罪分子的威胁恐吓,从不畏惧。即使在右手肌腱被砍断、留下终身残疾的情况下,依然战斗在“打拐”第一线。1991年以来,行程数十万公里,先后从福建、广东、四川、山东、新疆等10多个省区,成功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206名,抓获犯罪嫌疑人58名。
施华山视人民群众为父母,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当群众遇到各种困难时,他热情相助,倾心相帮。施华山已记不清,有多少群众送他锦旗镜匾,有多少鞭炮相送相迎,又有多少人非要对他叩拜以谢。他多次把立功奖金捐给希望工程,十多年如一日坚持扶助辖区5名孤寡老人,被群众亲切地誉为“保护神”、“贴心人”。他扎根基层,深入辖区,深入群众,积极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掌握情况最多,反映信息最快。他干工作不分工作日和休息日,不分白天和黑夜,以非凡的毅力,克服艰难困苦,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组织上多次要调他进城区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他始终恪守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准则。他解救被拐卖妇女,从不收取任何“谢礼”,反而还主动为被解救的妇女垫钱买饭送衣、购车票送她们回家。多年来,施华山用智慧和勇敢换来了一次次的胜利,用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是一个基层民警所理解的幸福。
施华山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杰出青年卫士、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是党的十七大代表。
450徐立科
徐立科,男,1966年4月生,2009年2月去世,中共党员,生前系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初级中学校长。
“到山道弯弯处培桃育李,志在桃源,趣在其间矣!”这既是徐立科大学毕业时的誓言,也是他21年来扎根山区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徐立科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严于律己,在山区学校校长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限忠诚。2009年2月28日晚,他由于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年仅42岁。
徐立科是学校的好管家。担任梁弄镇中学校长助理、副校长期间,为了能经常和学生们在一起,他动员妻子和女儿从自家宽敞的房子搬到学校不足20平方米的宿舍。担任校长后,为了能给学校建一条塑胶跑道,他四处奔走,多方争取,最终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在他的努力下,学校近两年先后建起了电脑房,改造了实验室,并设立了10万元爱心助学基金,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初级中学、余姚市先进学校。
徐立科对教学精益求精。他先后教过数学、物理、生物、科学等课程,被誉为“全科教师”。
不少学生对他最佩服的是“不用看图,一支粉笔就能画出一张相当准确的地图”,“解题思路清晰,再难的题都可以用简单的方法解答”。1993年,他辅导学
生赵建飞获得第四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三等奖、浙江省一等奖。有一名学生从小失去父亲,家里管不住,学习成绩很差。徐立科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住宿,整整一个学期,每天抽空给他补课,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徐立科是学生的贴心人。凡乡亲托的事,特别是孩子学习上的事,他都会竭尽全力地去帮助。一名学生患先天性白内障,内心自卑,脾气急躁。徐立科一学期对他进行3次家访,每次都要骑车走6公里的山路。一次谈心,他发现该学生有体育方面的特长,就鼓励他往这方面发展。2007年,该学生参加了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中长跑项目上取得一银两铜的好成绩。
2009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追授徐立科为优秀教师,中共余姚市委追认他为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