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权威媒体就整治干部“玩乐风”问题展开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成多基层党政干部认为,出入营业性娱乐场所是因为“人情往来”和“工作需要”。
官员能不能去娱乐场所?官员娱乐是不是因为“工作需要”?官员8小时以外如何安排生活?这些问题甚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是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党员干部是社会公众人物,不能等同于普通老百姓
一个时期以来,官员娱乐问题,一直处于社会舆论的中心。先是四川乐山市在4月份下发禁止官员涉足娱乐场所的规定,提出“严禁机关干部八小时以外过度消遣娱乐”。5月31日,中共湖北省纪委、湖北省监察厅联合发出的通知,明令禁止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违规参加营业性娱乐活动,对官员“八小时之外”作出的明文规定。
发生干部违规事件,无疑与个别机关干部的“玩乐风”有着直接关系。出事的虽是个别官员,却败坏了党政干部的整体形象,损害了政府公信力,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那么,党员干部是否有自己的私生活?党员干部能不能出入营业性娱乐场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南方某地处长毫不讳言: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党政干部同样享有业余休闲生活的权利,需要“放松”和“解压”。不利用公款吃喝,不接受关系户宴请,自费进行合法正当的娱乐消遣,有何不可?不过,这位处长也坦言,不能和老板搅在一起,一起消费性质可就变了!
对这一说法,专家并不认同。他们认为,且不说“放松”和“解压”问题,对官员来说,又有多少“人情”与手中的公权力无关?至于“工作要求”就更让人看不懂:究竟什么样的工作,非要到娱乐场所才能解决?
出入娱乐场所是“工作需要”,话外之音似乎是“官员娱乐也是工作”!其实,公事和私事,工作场所和娱乐场所是不难区分的,不应该发生这些歧义。
中国政法大学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刘俊生教授认为: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是社会公众人物,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般老百姓。党员干部在个人修养以及道德行为规范上,都应该比普通人要求高。因此,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有所节制,自动抵制歪风邪气,主动远离那些乌七八糟的地方。
不少人谈到,党员干部的个人生活,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折射出思想品质、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关系个人品行,也关系到党的形象,并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生活无小事,“8小时之外”不可忽视
一段时间以来,官员的业余生活备受社会关注,也引起人们的种种诟病,其根本原因在于,“玩乐风”的盛行折射出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
目前,干部“玩乐风”不外两种情况,一种是请吃,另一种是吃请。不管哪一种消费,不管是公款还是私款,都是看中了党员干部身上的光环,手中的权力!
适度的娱乐是一个人的正常生活需要,可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过度流连娱乐场所,整天吃吃喝喝,过着酒醉金迷的生活,却是危害极大。更何况,一些官员酒后乱性,酒后无德,甚至导致命案的发生,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可悲的是,许多官员并没有认识到“玩乐风”的危害,也没有从自身查找原因,而将这归咎于“工作需要”。
一直关注公款消费并做深入研究的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对记者说,以“娱乐”为“工作需要”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对于“玩乐风”和公款消费,群众最反感,这是一种变相的贪污。它不仅与党员干部应有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背道而驰,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去甚远。这些歪风邪气不仅影响到党政部门的日常工作,也严重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透视近年来被绳之以法的大小官员,他们走向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吃喝玩乐开始的。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小节不是小事。就拿近几年来纷纷落马的胡长清、成克杰、胡建学、杜世成等贪官来说,绝大多数也都是由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小节不检点开始,从量变到质变,最终陷入犯罪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因此,干部的“玩乐风”表现在“八小时之外”,根子还是在“八小时之内”,在于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修为和作风问题。厦门远华案件中,涉案官员不少,可一尘不染、洁身自好的官员也大有人在!一位经历过那场所谓“官场大地震”的厦门某局领导说:生活无小事,不分八小时。为官之道不难,关键是要管得住小节,管得住自己,管得住家人,管得住身边的人!
由此看来,整治党员干部“玩乐风”,势在必行。只有这样,党员干部才能耐得住艰苦和寂寞,顶得住歪风邪气,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以良好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展示自己的高尚境界。
“严禁”更要“严查”,干部作风建设关键在制度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对于党员干部“娱乐风”,群众深恶痛绝。一位外地驻京办的接待处长告诉记者:“公款接待账单一大叠。一个市长前些时候来京开会,驻京办五六个人接站不说,光租用机场贵宾厅就花了千余元!”
关于公务接待,党中央、国务院历来三令五申,不得以接待上级为借口奢侈浪费,从过去规定的“四菜一汤”到现在部分省份改革实行的“四个家常菜”,无不倡导勤俭节约,当然,更谈不上在接待中有专门的“娱乐”费用了。
2009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各地纷纷行动,许多地方还将今年定为“作风建设年”,并发出了一个个禁令。
近年来,我国在反腐倡廉上下了很大力气,也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但为何仍有禁而不止的现象呢?关键在于制度设计不完善。刘俊生教授表示:“治理公费消费和抵制‘娱乐风’,要有一套完善、可行、有效的监督制度,保证禁令的实施。这就需要建立从专门机构监督到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一整套体系,缺一不可,否则就难以发挥作用。”
采访中,专家们提到,当务之急是以党政干部的清廉为目标,设定出细致的规范,其中涉及宪法、法律、规章及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内容。要加大严格、公开、公正的查处力度,不能以党纪处理代替法律的严惩。智正律师事务所钟蠡律师介绍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在这方面缺乏细致的处罚细则,属于违法的,要坚决查处绝不手软。“如何查处?查处的力度和尺度如何?是仅限于当事人,还是应该连带追究主要责任人,这些都应该有个明确的界定。”
此外,实施“透明”制度和“阳光”法案,也是抵制“娱乐风”不可或缺的。竹立家教授认为,“透明”制度,就是要求政府活动公开化,办事具有透明度,便于社会进行监督。“透明”制度是及时揭露腐败和防止腐败的良药。政府公开办事制度,每个政府部门都要向公众敞开大门,公开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简便办事环节。有了这些,才能更有效地监督政府及其公务员,也能更好地维护政府的公权力,从源头上管住“玩乐风”,杜绝公款消费并形成清新的政治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