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浙江义乌6月21日电“最糟糕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在浙江省义乌市的国际商贸城里,义乌琪琳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楼其进昨天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1、2月份的时候,一整天都没有客商来询价的日子太多了,而现在进店询价的客商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一系列展会,使得市场里客商回流明显,外商入场看样
据义乌市有关部门介绍,继1月“开门红”、2月观望后,3月、4月外贸出口开始稳步攀升。今年1至5月份,义乌市市场实现成交额183.2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中国小商品成交额127.2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4月29日出口集装箱3810标箱,创单日出口历史新高。入境外商和驻义外商机构逐渐增加,外商对义乌市场仍然充满信心。
“金融危机造成了国际消费市场对高档商品需求的下降,以质优价廉为特色的义乌小商品迎来了更广阔的空间。”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发展的机遇,在逆境中培养有利因素,义乌就一定能化危为机,率先突围。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的认同。“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对商品结构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由中高端产品向中低端产品转移,这种‘土豆效应’使得浙江纺织、家电、家具、小五金等传统行业释放出积极出口信号”。
在张汉东看来,经过了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这么长一段时间,国外的产品库存不少已经耗光,理性地考虑,该买中国货还得买,采购商也回到中国来了。相对于降价比较大的机电等产品,这些中低档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正在止跌回升。
“另外,许多海外客商受本国经济危机影响,到中国寻找机会;有些客户,原来只做欧洲高端市场,但现在高端消费品很难卖,他们就到义乌寻找中端产品。”张汉东表示。
“最大的需求、最刚性的需求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廉价物美的产品,不管是欧洲、日本还是美国,都显出了这样的趋势。”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成艳分析说。
化危机为生机,为在外贸寒冬中率先突围,进一步扩大成果。6月中旬,义乌市组织了300名商人包机赴迪拜参展,设展位200个,成为该市有史以来参展规模最大的海外展。全面开展中国小商品贸易对接活动,计划与国内近10个重要贸易城市举行对接会,积极推动义乌市场商户由“坐商”转向“行商”,不断开拓国内外新兴市场。
义乌,又见外商淘宝来。近日英国媒体发表了一篇《义乌小商品交易回暖中国出口现趋稳迹象》的报道,报道说,以义乌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作为参考,可判断在寒冬过后,中国出口的引擎开始重新缓慢启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