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基于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

2009-06-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蕾 我有话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日益频繁,网络文化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也走进了青少年的世界。网络文化因其自身的独特特征,迎合了当今青少年好奇、喜欢挑战、刺激的心理,上网已经成为青少年最为时尚、最合口味的学习、娱乐、休闲方式。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

消极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因势利导,扬长抑短。

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

网络文化有利于青少年的智力开发和才干增长。青少年只要学会了电脑操作技巧,通过链接、浏览、查阅等手段,就可以找到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了解到国际国内大事。由此可见,网络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知识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网络作为一个传播手段,帮助青少年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网络也提供了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人们的成就和发展有了新的途径。

网络文化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平等的意识,增强自信心。在传统的交往模式中,个人的身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中信息表达的自由性和信息共享的平等性。每一个网络公民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大家既是参与者,同时又是新信息的提供者,网络通过淡化参与者的身份,强化了人们的平等意识和平等观念,增强了自信心。

网络文化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个性。网络支持并鼓励个性创造,因为只有依靠每个参与者的积极创造,才能保持网络信息的无限多样性。网络的身份隐蔽性,使人们能够大胆地畅所欲言。在网络空间中,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表达其观点,无论这种观点是多么奇异,都不必受到压制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网络文化环境正是通过这种令人称道的自由与包容性,潜移默化铸造青少年参与者的创新个性。

网络文化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和互助精神。网络虽然是一个自由的空间,但它要求人们在从事网络活动的时候,既可以免费获得别人的信息,同时也有义务无偿地为网络提供信息资源,这是从事网络活动应该遵守的原则。另外,网络中的信息交流没有中心,也极少受限制,为保证信息交流的畅通,要求每一个从事网络活动的人必须遵循基本的网络道德准则,自觉地调整自我,平等待人,和谐相处,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和谐的网上虚拟社会。

网络文化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的情感,扩大交际范围。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渴望理解和支持,寻求尊重和平等。通过网络,青少年可以与任何一个能“读懂”他的人成为网友,相互之间毫无顾忌地倾诉内心苦闷,而不必担心秘密外泄。虚拟的网络空间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轻松交往、宣泄不满和焦虑的平台,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情感得以确立。

清醒认识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网络文化自身的局限性和青少年自身的不成熟性,容易使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因过度使用网络而造成的网络成瘾。专家介绍,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荒废学业,智能减退。青少年作为网络成瘾的主体,占成瘾网民总人数的51H。网络成瘾者由于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会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耽误了正常的学习,尤其是网络游戏,导致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逃课、辍学,学习兴趣下降。

情感淡漠,孤僻。网络成瘾者因长时间的人机对话,会产生感情冷漠。有研究表明:因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会导致孤立、焦虑感,使抑郁和孤独等负性情绪增加,从而减少了社会生活的卷入度,使人格的发展受到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在网络交际中,常会遇到情感杀手和感情陷阱,使他们感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虚伪可怕,这种网上的情感体验被移植到现实人际交往中,便会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感情,产生情感冷漠甚至社交恐怖,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

道德弱化。网络的匿名性和隐蔽性是弱化青少年道德意识的主要原因。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人们可以随便给自己加一个名字、职业等,可以任意宣泄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满而不必顾忌政府的限制和师长的监督,无需对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习惯的网络道德弱化行为,又容易使他们忽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力,频频出现违规行为。

角色混乱、丧失自我同一性。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群体中,网络游戏成瘾者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游戏中,每个人都会扮演一名角色,或斗士、或杀手,长此以往,他们会把游戏中的角色感受带到现实生活中,失去自我感和真实感,进而导致自我的迷失和自我同一性的丧失。青少年因网络成瘾而导致的角色混乱和自我同一性的丧失,也是产生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积极构建健康心理教育

青少年正处于价值感、世界观尚不成熟的时期,对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不强,追求时尚,喜欢标新立异,使他们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而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养成道德自律。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虽然有其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但青少年自身对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不强是一个重要的内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青少年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道德判断力,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是预防网络成瘾的重要措施。在鼓励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创新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养成道德自律。

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网络素质,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引导和监督。在对青少年上网的引导和监督上,教师和家长应由教育者角色转变为“网友”。比如,教师可以通过“QQ”、“E―mail”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了解网络知识,尽快从“网盲”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以便于对孩子上网给与正确的引导和监督。有效的引导和有力的监督,是避免青少年出现思想和行为偏差的重要保证。

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职能因素,加强对互联网行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建立和加强互联网企业的伦理导向制度,将法律的强制作用和伦理的自律作用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网络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