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鼓浪屿日光岩鸟瞰厦门顾学松摄
6月的福建,天热,气旺,人心齐。
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
从2004年福建提出海西发展战略伊始,历经五年磨砺,五年成长,这一发展思路从构想转化为生动实践,终于实现了从区域战略到国家战略的跨越,实现了从地方政策到中央决策的提升。
为什么会有海西战略
站在鼓浪屿的沙滩上,极目远眺,金门大担岛清晰可见,当地人介绍,两地距离最近处只有区区1800米。
省台办副主任吴国胜告诉记者:“台湾80%以上民众祖籍福建。台湾有福建同乡会147个、宗亲会126个,遍布台湾25个县市。福建与台湾存在着地缘、血缘、文缘、法缘、商缘等五缘关系。”
虽然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尽管两地关系源远流长,但是过去由于两岸关系紧张,这一优质资源反倒影响了福建的发展:国家投入少,本地资源不丰富,福建经济在全国一直处于落后的位置。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与长三角在福建的南北崛起,让福建在区域经济的布局中面临边缘化的危机。
如何才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地位?“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福建意识到,只有充分发挥闽台关系优势,才能为自身的高速发展找到新的强大的动力。”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祥健解释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出台的原因。
海西战略由此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应运而生。
2004年1月,时任福建省长的卢展工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思路。
海西战略提出后,这个以福建为主体,涵盖了浙江温州、广东潮汕、江西赣州等相邻地区的经济区,东接台湾,南北承接珠三角、长三角,辐射周边地区的发展规划,立即引起了海内外的瞩目。
海西给福建带来了什么
福建利用海西战略,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并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记者在天福集团的采访中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
“漳浦就是我们的家。”在天福集团茶博物院,记者见到了来自台湾的天福集团总裁助理李素贞。“前些年在台生意失败后,我们董事长李瑞河先生回漳浦祭祖,被故乡秀美的山水、浓浓的乡情触动,当即决定回来创业。如今,天福集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已在全球开了920多家连锁店。”谈到为何投巨资将茶博物院和茶学院建在漳浦这个并不具有地理优势的地方时,李素贞介绍说,“虽然生在台湾,但是我们是在漳浦成长壮大起来的,将博物院和学校建在这里,是我们在发展壮大之后对家乡的回报。”
海西战略确立以来,福建不断加强与台湾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筑巢引凤,吴国胜介绍:“厦门、福州等四个台商投资区成为台湾产业转移的集聚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已扩大到全省,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等多个先行先试平台相继设立,35个台轮停泊点、29个对台小额贸易点成为两岸交流重要场所,福建的对台前沿平台和主要通道作用日益增强。”
厦门台商协会的副会长黄如旭在厦门开发区新买了60亩土地,准备再建设一个更大的厂房。对于在厦门追加投资,他看中的是厦门的地理优势:“厦门无论从气候、生活方式还是语言,都和台湾一样,生活舒适、方便,投资环境好,通过厦门―金门‘小三通’,到台湾只要三个小时,往返只要1500多元钱,非常方便。”
现在,闽台经贸合作不断扩大,闽台贸易额从2003年的35.7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72.6亿美元;台湾百大企业有40家在闽投资,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近万个,其中农业利用台资15亿美元,居全国首位。每年有40万台湾同胞来闽,长住的约有10多万人。
海西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随着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长三角和珠三角先行,环渤海经济区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全国以区域经济为特色的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形成。而备受瞩目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正被许多专家所看好。李祥健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之后,我国区域经济的又一增长极。
“海西战略的实施,不仅让福建能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由于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海西必将对两岸的和平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李祥健说。
由于两岸长期隔阂,大量台胞对大陆缺乏了解,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林国良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位来湄洲朝拜妈祖的台湾香客,为了表示对我们接待的感谢,送了一包长筒丝袜给我。她概念里的大陆,还停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件事说明了我们缺乏交流,更警示我们要加快发展。”
湄洲岛,是妈祖祖庙所在地,妈祖信仰是我国东南沿海居民的传统信仰,台湾人口中就有三分之二是妈祖信众。到湄洲妈祖庙进香是很多台湾信众一生的心愿。随着两岸关系的升温,越来越多的台湾信众踏上了湄洲岛妈祖朝拜之路。
“1997 年1 月24 日至5 月6 日,湄洲妈祖金身赴台巡游,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岛内舆论感叹:从来没有一个活动能吸引这么多人参加,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能把不同派别的政治人物聚在一起。”林国良感慨地说,“两岸交流,基础在民间。”
“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可以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使海西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认为,先行先试的政策,将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的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福建省有关领导认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更高站位和更宽视野的科学抉择。它进一步凸显了福建的对台优势和作为两岸三地、两大三角洲联结点的区位优势,准确锁定了福建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必将推动福建进一步融入全国发展的大格局,让福建更好地在两岸统一大业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