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8日电“大家看,这册古籍每一页的背后都有一张衬纸,这就是著名的古籍‘金镶玉’修复方法,由此可以加强载体强度,延长文献的使用寿命……”在国家图书馆“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上,工作人员的讲解引来很多青年人侧耳倾听。继昨晚百余位部级领导干部参观之后,今天,“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又
本场沙龙是“国家珍贵古籍特展”系列活动的第11讲,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修复项目传承人杜伟生、张平和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周崇润主讲,观众云集,台上台下讨论热烈。此前举办的《少数民族古籍漫谈》、《跨越千年的对话――敦煌吐鲁番文书解读》、《清皇室的天禄琳琅藏书》、《明清稿抄本赏析》、《郑振铎的西谛藏书》、《古籍鉴赏与收藏》等十场讲座与沙龙,场场精彩,频频爆满。在讲座之后,专家还现场演示了古籍修复的全过程,令人大开眼界。
据悉,为了拉近公众与古籍的距离,唤起更多人的古籍保护意识,国家图书馆决定在展览期间再次选出20件残损敦煌遗书面向公众进行修复认捐。自2001年起,国家图书馆每逢重大古籍展览宣传活动,都会推出旨在“全民参与,共护国宝”的古籍修复认捐活动,受到公众的极大关注和热情支持,短时间内待修复古籍便被认捐一空。此次国家图书馆特意选择了敦煌遗书中较短且破损并不十分严重的卷子,以降低每件的修复认捐费用,以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少则两百多元,多则一两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