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声学事业的开端

2009-06-2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1956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组织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声学研究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列入了规划之中。同年,中国科学院成立电子学研究所,设立声学组,随后发展成为水声学、电声和建筑声学、超声学三个研究室。我国老一辈声学专家汪德昭、马大猷、应崇福分别兼任研究室主任。

1958年,科学院组成了以顾德欢(时任电子学研究所所长)、汪德昭等4人组成的水声考察小组赴苏联进行考察。考察后,科学院党组向中央写出报告:建议组建水声研究队伍,尽快开展我国水声学研究工作。报告完成时当年大学毕业生早已分配完毕,报告建议立即从全国几所重点大学物理系的高年级学生中遴选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毕业参加水声研究。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了这个报告,周恩来总理同意抽调100名差半年至一年就要毕业的大学生,人们把这一措施形象地称为“拔青苗”。

这100名“青苗”刚来到科学院时多数不知道“水声”是什么,有的人还误以为要改行搞“水生生物”。然而,通过艰苦和严谨的学习和实践,这批人逐渐成长起来,成为我国水声研究的中坚力量。其中,3位当年的“青苗”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更有相当数量的人已颇负国际学术声望。

1960年1月16日,我国与苏联开展了联合水声考察,由汪德昭亲自组织,4月初结束,苏方共派出24人,中方有来自全国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部队的科技人员共约120人。苏方专家给我方人员系统讲授水声基础课15次,每次3-4小时。在考察过程中,从以苏方为主逐步过渡到以中方人员为主进行操作。考察工作历时85天,主要在海南岛榆林港附近水深30-80米的海域进行,还曾直达西沙群岛。期间先后出海74次,记录胶片、录音磁带及各种记录磁带长约32公里。考察结束后,由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要求将32公里长的考察胶片带走。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汪德昭处变不惊,派人把胶片带到北京全部拷贝下来,为我国水声研究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1960年前后,科学院相继组建了南海、东海、北海三个科学工作站,以水声物理研究为主。同时,国家拨出专项经费建立声学实验室、水声测量水池、申报建造五艘水声考察船。1964年7月1日,在上述室、站的基础上,经聂荣臻副总理批准,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汪德昭任所长、马大猷任副所长,总人数达600人。从此,中国声学研究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科院声学所供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