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一帖”到“总理批示”,山东东明县化工企业污染致村民甲状腺疾病爆发一事引起了社会的持续关注。6月30日,各媒体、各门户网站公布了山东省环保厅的调查报告,报告称,东明县甲状腺肿瘤高发与实际情况不符,且与县域内化工企业废水没有直接关系。至此,事件暂时告一段落。
其一,继续彻查甲状腺疾病高发的原因。网络以讹传讹,确实夸大了患病人数。但据东明县疾控中心给出的数据,全县二十余个单位三千余人的甲状腺患病率为14.2%,这个数字虽未到骇人程度,也绝对不容小觑。而且,由于甲状腺患者越来越多,东明县医院2007年已经将甲状腺检查作为体检项目引入;2008年许多单位都“自觉”将其作为体检必检项。关系公共安全与公众健康,这个信号早就应为地方政府敏锐捕捉。现在亡羊补牢,应比从前下更大的力度。
其二,继续对东明化工企业进行长期、缜密检测。公众所希冀的检测,不是“例行”检测,而是真正缜密的检测,换句话说,是每一次都达到“总理批示”水平的高规格检测。并不夸张地说,化工企业作为危害公共健康的可能性因素,不引起甲状腺疾病未必不引起其他疾病,一次监测合格未必意味着“从来”或者“永远”都合格。在这件事上,地方政府始终“紧张”,老百姓才能不“紧张”。
其三,在公共危机中自我检省。公共危机往往是对政府日常行政的集中考验,而无数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平时“心中无数”的地方政府,很难在关键时刻靠“抖机灵”赢得危机公关。在患甲状腺疾病的人群比率上,东明县给出的数据、山东省卫生厅调查队给出的数据和今天公布的数据有相当差别又各有所指,很难看出承继性,不免有“临时答案”之嫌。而与这个相比,东明县政府似乎更紧张于网上爆料“对菏泽市特别是东明县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更关注于“对恶意炒作的责任人进行严查”,这又让人觉得政府在危机面前“跑偏了”。事实上,只需平时做到每一项制度都无漏洞,每一个数据都响当当,公道自在人心,又何须去和网上的部分不实之言较劲?
说到底,毕竟只有有公信力,才能不失风度,不丢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