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出版发行反响热烈

2009-07-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简称《六个“为什么”》)出版发行后,在高校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师生一致认为,该书阐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

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该书集中回答了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逻辑缜密,事实鲜活,说明有力,是一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动教科书。广大教师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指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大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师生们普遍认为,《六个“为什么”》非常及时地解决了大家的困惑问题,系统全面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党如何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改革开放,十分有利于广大党员群众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广大高校教师表示,要带头学深学透六个“为什么”,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良好的教学艺术感染人,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青年学生纷纷表示,一定要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努力成为建设祖国的高素质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表示,《六个“为什么”》紧密结合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站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相结合的战略高度,对事关我们党、我们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六个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回答,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国与世界的结合,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尝试。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震认为,《六个“为什么”》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理论只有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表达,才能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真正把理论转化成为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发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作用。北京大学原校长吴树青认为,《六个“为什么”》鲜明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靠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发展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一系列问题,满足了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需要,必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起到积极作用。清华大学团委书记过勇认为,《六个“为什么”》为进一步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了有效抓手,有利于高校各级团组织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当代青年特点和高校工作实际,组织好《六个“为什么”》的学习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孙利说,我们将充分利用好这本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党、爱国、爱中华民族、爱社会主义、爱改革开放的感情。

即将奔赴西部地区基层工作的北京大学学生杨哲昊谈到,《六个“为什么”》架起了理论与现实之间沟通的桥梁,生动地回答了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中遇到的种种疑惑和问题,从而加深了广大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他表示,自己到西部工作后,要做好理论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让理论在基层发芽、结果。天津大学药学院生药学专业2009届硕士毕业生丁月旭说,再过几天,自己就要离开母校,到西部基层开始人生的新旅程,通过学习《六个“为什么”》,让自己更加了解社会,更加坚定了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懂得如何去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一定会在祖国建设新的岗位上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杜蘅认为,通过学习《六个“为什么”》,坚定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提高了辨别理论是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力和水平。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黄浩森谈到,可以用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六个“为什么”》一书的特点,该书读后让人受益匪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生王润泽表示,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上,面对各种立场和观点不同的思潮、言论,大学生有时会感到困惑,《六个“为什么”》这本书为大学生廓清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