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提甘于寂寞、踏实治学的精神

2009-07-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郝斌生 我有话说

前些日子,笔者收到中国人民大学蓝鸿文教授寄来的新出版的《范长江记者生涯研究》,翻阅着厚重的42万字的大开本书稿,与其说学到了新知,毋宁说学到了一种精神。我被蓝教授坐热冷板凳的精神深深打动。

都说做学问要坐“冷板凳”,而在当下搞学问的人群中耐不住寂寞的大有人在,其表现诸如心不在焉,脚不沾地,屁股

上抹油,坐不住冷板凳,过不了清贫日子,总梦想一夜成名,总想一劳永逸等等。今天眼热这个,明天又眼热那个,搅得自己心绪不宁,急着让人刮目相看。有的在求知、做事上极为浮躁,或满足于一知半解,或打肿脸充胖子,包装、炒作,无所不用其极。

我们真的应该重新领悟“潜心”二字的内涵与分量。潜心是专门,是专心致志,不论研究什么都要真正钻进去。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相继发表后,各种宴请、采访、签名就包围了他。这使他极为苦恼。有一天,他把佣人叫来说:“从今天起,我死了,就死在我的房间里,不过别忘了给我送饭”。九年后,世界文学史上的巨著《复活》脱稿,托尔斯泰也同时复活。托尔斯泰的一死一活,形象地告诉我们,要成就一番伟业,必须给自己准备一条冷板凳。贝多芬坐冷板凳的功夫也不浅,他成名后为了躲避造访者,在维也纳居住期间共搬了79次家,其目的正是为了让自己坐冷板凳。

坐冷板凳是一种人生境界,世界越是浮躁市场越是喧哗,就越能够鉴别谁是真正的专家谁是冒牌的学者。过去坐冷板凳难,现在坐冷板凳更难,社会物质生活越是丰富多彩越是难乎其难。坐冷板凳需要勇气,而这个勇气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苦其心智,饿其体肤,是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承诺。坐冷板凳的滋味是可想而知的。晋升的名额里可能没有你,加薪的花名册上也许找不见你,酒楼歌厅里肯定看不到你,反而冷落、嘲讽不期而至,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否则就容易自怨自艾、半途而废。

面对纷繁社会和浮躁之风,我们有必要重提甘于寂寞、踏实治学的精神。凡是搞学问搞研究的人,都应该把“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当做座右铭。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韬光养晦,修学储能,不急不躁,假以时日,精品和成果自然就出来了。无数事实证明,不俗业绩是经年累月打磨出来的,是风雨雷电修炼出来的,而恰恰不是急出来的,不是炒出来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