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挥大学优势服务珠三角发展

2009-07-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刘凌 郭小川 张宏宝 我有话说

去年底,国务院批复了《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为广东教育改革发展拓宽了天地,催生了广东教育昂然奋发的劲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华南师范大学敏锐意识到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在落实《纲要》创

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的过程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学校也意识到这是发挥学校教育科学研究优势,把学校发展融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发展的重大契机。为此,学校作出抉择――主动出击,应对挑战。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围绕贯彻《纲要》与服务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的主题,围绕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的要求,以更加解放思想、更加实事求是、更加改革创新的精神,凝炼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抢占发展先机,谋求更大的发展,使科学发展活动呈现了“规定动作”有序推进,“自选动作”体现创新的良好发展态势。

创新载体重实效三项调研破难题

伴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的开展,今年4月以来,一场学习、调研的行动在华南师范大学校园铺开。

学习活动借助专家辅导平台和网络教育平台等载体。一是专家辅导平台。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联动的方式,推进专家辅导平台建设,以大宣讲的形式带动大学习、大讨论,把学习这篇文章做实、做深。学校以“华南师范大学学习论坛”为载体,先后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侯惠勤教授、中央党校战略学教研室主任段培君教授等校外著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3场专题辅导报告。学校还成立了学习活动宣讲团,组织学校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深入各二级单位宣讲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做到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学、示范讲”。学校还突出重点抓党支部的培训学习,举办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到目前为止,学校已举办23场宣讲活动,参加人数达到5000多人。二是网络平台互动学。华南师范大学牢牢抓住网络平台学习培训的优势,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就及时建设开通了华南师范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网站。目前,专题网站点击数已达到31000多次。专题网站设置了院系动态、院系活动方案计划展示、学习心得体会等一些专栏,提供了展示平台,让各单位在互相比较借鉴中取长补短;提供了交流讨论平台,让广大党员干部谈心得、谈体会,互相带动。

基于对学校科学发展的思考和认识,学校从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出发,坚持高起点,抓住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确定学校层面必须破解的三项发展难题。一是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重点解决学校人才队伍与发展目标差距、学术团队组建和创新团队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聘任国内外高水平研究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等的问题。二是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协调发展专题调研。重点解决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教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与完善、提升产学研发展水平等突出问题。三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专题调研。重点解决学校一校三区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协调的问题,同时探索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创新的问题。三个专题调研由学校党委书记王国健、校长刘鸣牵头负责组织落实。调研共召开各类调研会、座谈会10多场,形成了《师资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来自4个学院的问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协调发展调研报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专题调研报告》等3个专题调研报告,梳理了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突出问题的初步思路和措施。

华南师范大学重点抓住国务院制定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的重大契机,以贯彻落实《纲要》为重大使命,从学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握广东落实《纲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发展机遇,从更高层次、更高领域、更广角度、更加科学地思考和研究学校在贯彻落实《纲要》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制定了服务珠江三角洲地区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行动、服务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才培养行动等两项服务行动计划。

服务珠江三角洲地区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行动

《纲要》出台后,华南师范大学立足办学传统,确立了“践行科学发展,强化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服务社会发展”的中心思想,牢牢把握先行先试、重在实践、突出特色、确保实效的工作思路。学校在承担和参与《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发展纲要(2005-2020)》、《广东省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广东教育现代化战略研究》等课题研究基础上,组织多学科专家拟订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广东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专题研究方案》,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专家组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城市开展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将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华南师范大学拟制三大教育发展规划,直接对接珠三角教育发展需要。针对珠三角地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学校组织了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力量,开展对珠三角地区和广东地区的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状况的调研,对这三项原来缺乏总体规划的教育领域进行宏观的战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订具有指导意义、战略性的《珠三角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珠三角地区特殊教育发展规划》、《珠三角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珠三角的这三类教育发展做好策划。

在开展研究的同时,学校还以具体行动服务珠江三角洲地区创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服务教育强省建设。大力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骨干教师培训,同时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教育发展规划提供战略咨询服务。目前,学校已承担了“广东省中小学代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培训”项目,预计培训人数将达到3万人,培训将依托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分布在全省的96个学习中心,采取网络远程培训和各地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华南师范大学开发网络课程资源,运用网络教学的方式对代课教师进行远程培训,重点解决代课教师能力和素质问题,为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奠定基础。同时,3月30日,广东省教育厅在学校现有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基础上设立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承担省教育厅下达的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和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并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究等工作,为中小学校长培训和管理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等,进而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的发展搭建高层次、国际化平台。目前结合贯彻落实《纲要》,受广州市教育局委托,已经启动“广州市中小学优秀校长培养工程”,该项目第一、二批优秀校长培训班已经开学。“广州市中小学优秀校长培养工程”将为广州市中小学校长的长足发展及广州市基础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动力,着力为广州打造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专家型中小学校长队伍。

服务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才培养行动

学校开展了大规模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才需求调查研究。由学校党委书记王国健、校长刘鸣牵头,分两批组织机关部处长、二级单位党政正职和有关专家赴珠三角地区开展专题调研,重点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才需求和对学校毕业生的要求与需求情况,从战略合作的角度挖掘学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揽子可行性项目。学校专题调研组赴珠海开展专题调研,就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等问题与珠海市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和研讨。目前,东线赴东莞、惠州,西线赴珠海调研,已于4月16日、28日分别完成。同时,由专家组成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供需关系调研”两个调研组,也已启动了调研工作。两项调研将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2008-2020年)》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规划纲要>的决定》精神为指导,掌握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力资源变化情况及趋势,在分析人力资源现状与变化了的需求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总量预测、改善人才结构的建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保持经济结构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目前已经形成了《加快教师教育发展,提升广东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广东教师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政策分析报告》、《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力资源供需关系》等专题研究报告。

在调查研究的同时,华南师范大学在服务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才培养行动上已经采取了一些具体行动。如:探索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订单式”人才服务。4月9日,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激光加工技术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与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瑞通千里公司企业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基础上,联合培养研究生、本科生,为企业(用人单位)“订单式”培养人才,为企业所需人才量身定做,开设对口的专业选修课,实行“双导师”,在“双向选择”基础上,毕业生提前半年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实现毕业生、企业、学院三方共赢的局面。

应对危机重长远三项措施促就业

华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既着眼于解决金融危机下学生的就业问题,又立足长远规划,坚持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为依托,突出“三项措施”促就业,以“非常时期、非常责任、非常决心”来对待毕业生就业工作,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一是“请进来,走出去”。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积极牵线搭桥,邀请用人单位到校举办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4月13日,在学校邀请下,河源市人民政府市长刘小华带领河源市代表团一行90余人到学校举办“河源籍大学毕业生座谈会暨2009年教师现场招聘会”。来自河源市广播电视大学、河源工业技术学校以及各区县的5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了近600个需求岗位,招聘会现场签约达240人,初步达成意向的有270人。学校领导主动出击,在开展落实《纲要》调研的同时,也向各地推介毕业生。各院系领导也主动走访用人单位,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二是“两扶持两促进”。扶持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学校率先成立创业学院,在3个校区设立3个分院,为每个分院拨付启动资金10万元,选聘成功企业家、社会成功创业人士和政府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学生创业校外导师,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掌握创业方法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实现校企合作,创建就业创业基地。目前,已和22个单位初步达成了签约意向,提供见习岗位82种,见习人员数511个。

扶持弱势群体,以服务促就业。在全面掌握就业困难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就业意向的基础上,区别不同类型的就业困难学生,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综合运用就业援助政策予以帮扶。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毕业班辅导员深入到学生一线中,开展“一对一”谈话,加大个别教育的力度,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就业定位。

三是“三深化三提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找准人才培养定位,修正人才培养规格,有目的地进行包括招生计划、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在内的全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深化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有效签约率。建立以“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为核心,以职前网络学堂、就业指导专家讲座、校友论坛为补充的相对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同时,结合个别谈话、电话咨询、现场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中心开通了11条热线电话,为全校师生及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工作咨询。此外,还邀请校外成功人士和职业指导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举办“校企面对面”、“公务员考试面对面”和“普教一线老师与在校师范生恳谈会”等活动。

深化政策支持,提高毕业生基层就业率。学校加大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育硕士”、“三支一扶”、“农村从教”学生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奖励力度,对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的毕业生给予一万元的生活补贴。抓好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落实,努力营造“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发展”的制度化环境,切实解除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后顾之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