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硬骨头六连”营房前,一块土褐色的石头上刻着一个硕大的“硬”字――“硬”是这个连队的姓氏,“硬”是这个连队的本色。近五年来,“硬六连”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12次参加师以上军事比武,11次夺得第一,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3次。
不要脱离实战的“优秀”
随着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六连和其他连队一样,险难课目逐年增多,都面临训练安全与训练质量的问题。六连坚持不偏训、不漏训,不论一般性课目,还是险难课目,全得按要求训全、训实、训到位。六连官兵坚信一个道理,只有训练抓好抓实抓到位了,才能有效减少训练安全问题。相反,训练抓偏了、抓空了、抓漏了,反而难保安全。连队强调科学组训,让战士像在战场上一样,学会处置险情、有效避险。近20年来,六连没有出一起训练事故。
视“荣誉”为生命
在“硬六连”,官兵们视“荣誉”为生命。
每当新兵入伍、干部调入,第一件事就是参观荣誉室,上好传统课;每当老兵退伍,干部调出,都要在荣誉室举行向连旗告别仪式,并在上面庄严签名;在连队命名纪念日,都要组织官兵在连旗下宣誓……
清华大学国防生覃文强刚到六连当排长,失落感很强,一度打起“退堂鼓”。六连让他负责连队荣誉室解说工作。面对在138次大小战斗中牺牲的六连烈士,覃文强受到强烈震撼。他放下清华毕业生架子,决心为六连再添光荣。如今,已成为四连连长的他,不仅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还荣立二等功。
在六连,为连队争得荣誉的最光荣,拖了连队后腿的最可耻。官兵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六连研究生战士李翔在5公里越野时,不慎被火箭筒脚架划破耳朵。战友拽他去看医生,他不依;战友要替他背枪,他不肯。他一路追着连旗跑,跑到终点时,整个上衣都被血染红了。
荣誉激励六连官兵始终在一个高起点上奋进。他们与兄弟单位“坚守英雄连”约定,每年6月6日,在两个连队命名纪念日进行比武,切磋技艺。平常,他们不仅与南京军区部队“南京路上好八连”、“红色尖刀连”结成帮学对子,还派人到兄弟军区“红其拉甫边防连”、“红九连”,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
连队的硬根子
“硬骨头六连”之所以“硬”,根子就在于有一个过硬的党支部。
六连党支部“一班人”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勇于排除谋打赢路上的“拦路虎”。
每当六连集体立功受奖,每当一项大的任务圆满完成,连队党支部不是忙着召开“庆功会”,而是召开“揭短会”,发动全连官兵查问题、找不足,形成“成绩→揭短→刷新”的良性循环。
去年初,六连参加抗雪救灾受到总部表彰,六连党支部“一班人”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一边拿奖牌,一边找问题,认真分析梳理出4大类20多个问题,进一步修改充实了抗灾救灾、处突维稳等10类应急预案。
六连党支部在解决自身问题上也有“高招”。每当干部调进召开“接风会”,干部调出召开“洗尘会”,六连支部成员都要拿“显微镜”找问题、提要求,用“望远镜”看发展、送诤言。
六连的干部认为,自身硬气,工作才有底气,战士才会服气。不敢叫响“看我的”,连队就没人“听你的”。在六连,每次比武考核都是干部第一个上,新增课目都是干部第一个训,险难攻关都是干部第一个闯。
六连连长王勇敢一上任就赶上换装。面对先进的新型步战车,他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两个月内全面掌握新装备的操作使用。他白天和官兵一起进行实装训练,晚上挑灯夜战,研究装备原理、完善教案。上任一个月,王勇敢就完成电台构造与使用、夜间驾驶等41个课目的理论学习和实装操作,成为全团组织新装备训练的“领头雁”。
六连7名干部,步兵五大技术人人过硬,装甲三大专业样样精通,重大比武考核次次靠前,每人都有两个以上专业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