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所周知,契丹社会是多元化的,“因俗而治”成为统治者的必然选择。这种社会体系杂糅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习俗、契丹部落联盟时代的遗制以及新汲取的中原汉制。在如此纷繁复杂的背景下,要把握辽代二百余年的政治走向和社会发展变化,势必要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总体而言,家族群体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扮演着重要角
若干年来,学界在宗族史研究方面已取得可观的成绩,在“专”和“通”两方面均有突破。但于辽金领域而言,有关家族史的学术成果并不多见,尚属新的课题。王著以血缘群体为着眼点,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诸层面,全面剖析了契丹、奚、渤海及汉人的大族群体,并将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深刻地诠释了家族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由此可见,王著在选题和视角上是新颖而富有学术意义的。
值得注意的是,辽代继承了契丹部落联盟时期的世选制度,规定从某些特定家族中选人来担任某一职务。因而,一些大族得以成为“世选之家”,进而持久地维护其家族权益。有鉴于此,王著并未从单纯宗族史角度出发,而是将家族与王朝政治结合起来,以开阔的视野来探讨辽代大族问题。作者敏锐地注意到,大族之间以及家族内部的利益分配是不均衡的,存在动态变化过程。其原因在于世家大族结构不断调整,而核心问题则是家族中精英人物在权力斗争漩涡中的成败。
欲推进辽史研究,势必对一些重要和核心问题作出积极回应,并尽可能提出具有独到之处的学术创见。在这一领域,横帐、国舅帐、斡鲁朵头下制度等问题,有着恒久的学术价值,但也存在多种歧见。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作者的态度是明确的,主张在解决分歧问题时,除了靠新材料的发现外,还要对原有各种史料进行新的解释,更为重要是通过学者们的讨论和争议,从而逐渐向取得共识过渡。如“横帐问题”,不仅是辽史研究中的关键点,亦属于家族政治范畴的重要问题。上个世纪冯家升、陈述、杨若薇等先生,近来刘浦江、葛华廷、乌拉熙春等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过热烈的讨论。作者在对诸家观点的综合分析基础上,解释了横帐的“四帐皇族”问题,认为皇族群体自身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横帐所指皇族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生过转变(第22页)。类似的例子在该书中并不鲜见,这展现了作者不圃于成说的治史态度和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也构成了本书的一大特色。
史料的匮乏某种程度上制约着辽史研究的纵向推进,这也是研究辽代家族问题所面临的窘境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更加需要研究者具备文献功底和驾驭史料的能力,同时取材范围应尽量向前后左右(指时间和地域)拓展。在本书中,作者的史料考辨之功、重视实证的态度是相当突出的。该书的史料不仅限于辽代本身,五代、宋、金、元各时期的资料亦在?集之列,凡关涉本研究的文献几乎网罗无遗,加之作者的史学素养,进而决定了王著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准。
应该说,王著对石刻材料非常重视,但仍然有充裕的拓展空间。兹举二例:一、作者在考察吕氏一族时,受制于《辽史》记载的疏漏,问题未及深入(参见第137页)。笔者认为,若从金代石刻材料入手,对于吕氏家族的研究会有极大的帮助。二、王著对契丹小字石刻材料的利用不足,而契丹文字涵盖的丰富信息对于考订世家大族人员的族属、解析辽王朝政治制度等有着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或许正是解决辽史分歧问题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