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区某部维吾尔族副营长克里木・吾守尔的家乡,在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漠边上。生在新疆、长在新疆又一直工作在新疆的他,年复一年,欣喜地看着党的好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疆各族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句话,克里木始终记在心上。1994年12月,高中毕业的克里木毅然选择穿上绿军装,他
“兵儿子”
克里木倾注真情帮助各族群众。“爱党,就要替党播洒阳光雨露”,他常常这样说。
新疆喀什市第四中学高一学生阿里木江因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准备辍学打工。克里木立即赶到阿里木江家,把生活费送过去,鼓励他继续读书。从那时起,每学年开学前克里木总会准时把钱送去,一直到2007年阿里木江考上新疆师范大学为止。65岁的维吾尔族大娘阿依汗是位孤寡老人,克里木就把她作为帮扶对象,常过去帮老人解决困难,逢年过节还给老人二三百元钱改善生活。阿依汗大娘把克里木亲切地叫作“兵儿子”。
这些年,克里木热心帮助过的贫困家庭有20多户,先后资助了12名贫困学生。
2003年4月,新疆巴楚、伽师发生地震灾害,克里木奉命带领官兵紧急奔赴伽师县夏普图勒乡抢险救灾。刚一下车,他就看见一对年轻夫妇站在路边痛哭呼救。一问才知道,这对汉族夫妇的5岁女儿被埋在废墟下。克里木二话没说冲进摇摇欲坠的房屋,大家不敢使用工具,只能用双手刨挖断壁残垣。一个小时后小女孩被救了出来,而克里木和战友的双手已指甲劈裂、血肉模糊。
“和谐使者”
在当地,大家都知道克里木是远近闻名的“和谐使者”。克里木当指导员时,连队官兵分别来自汉、回、满、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锡伯、柯尔克孜等8个民族,他时刻注意搞好团结。为帮官兵克服“语言关”,克里木发挥自己维语汉语兼通的优势,把一些日常用语逐字逐句翻译成维汉双语版本,做成小册子发给官兵,鼓励大家每天学习一句双语,每月学唱一支双语歌曲,每季度组织一次双语演讲比赛和歌舞晚会,连队团结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80%的少数民族战士考取汉语等级证书,6人获得函授大专文凭。
克里木常利用节假日到各族群众中去,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大家称他是“穿军装的义务宣传员和调解员”,村里有个大事小情,乡亲们总喜欢找克里木唠一唠。
前几年,汉族菜农董志亮到乃则尔巴格乡承包土地,起早贪黑搞蔬菜大棚发了家,住进新房买了车。克里木就找到董志亮,诚恳地说:“老董,一人富不算富,你技术好,应该教教乡亲们,帮大家一块儿富起来。”董志亮爽快地答应了。经克里木牵线搭桥,维吾尔族村民拜董志亮为师,学习大棚种植技术,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
“天山雄鹰”
克里木是兰州军区表彰的“优秀指挥军官”,人称“天山雄鹰”。在部队组织的军体比武中,克里木曾一举夺得个人全能第一的桂冠。官兵说起这位两次荣立三等功的维吾尔族副营长,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刚入伍时,克里木也曾为训练跟不上,躲在被窝里偷偷掉眼泪。连长、指导员及时找他谈心,热情帮他过好训练和生活关。从此,深受感动的克里木坚持每天早起一小时,晚睡一小时,加班加点训练。新兵训练结束时,克里木总评成绩全连第一,受到嘉奖。
2003年6月,部队首次组织伞降训练。时任副连长的克里木主动请缨,坚决要求参加这个陌生科目的训练。训练中,他认真练习每一个动作,认真揣摩每一个细节,虚心向教员请教各种各样的问题。两个月后,克里木熟练掌握伞降技能,仅当年就完成26次实跳,“天山雄鹰”终于实现了翱翔蓝天的梦想。7年来,克里木成功完成2种机型、5种伞型、6种跳伞任务的伞降实跳208次,至今他所在部队还没人打破这个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