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机结合

2009-07-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忠军 我有话说

近年来,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就业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必须看到,目前在这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脱节,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就业服务缺乏有效兼顾,往往顾此失彼;忽视学生的群体差异,对所有学生采用同一种教育方式;“临时抱佛脚”,大多只是面向即将

毕业的大四学生。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并努力构建这种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本质要求,是大学生就业活动的指针。大学生就业教育要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具体说,一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就业的价值取向,转变“学而优则仕”、“就业求安稳”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成才观,唱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二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分析解决学生成长与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困惑与现实难题,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就业的思想实际出发,科学分析形势,正确引导学生就业方向,努力将社会价值导向与学生的现实职业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三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学生的职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明晰职业方向,坚定职业理想,到最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岗位建功立业,努力将社会的需要与学生职业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

不同专业类别或就业能力的学生群体乃至不同学生个体,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也大不相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一是因群施教,针对特殊困难学生群体及时以就业能力训练班、职业发展协会为载体,开展长线的经济、心理等就业援助和职业训练活动,通过切实提升这些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促使其顺利就业。针对思想、学业、就业能力等方面较优秀的学生群体,重点开展创业教育,引导鼓励他们通过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实现个人价值,并从中选拔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因业施教,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不断探索专业特色就业教育范式,在专业教学、生产实习的各个环节中,积极介绍本行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激发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增强学生投身本专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三是因人施教,针对学生个体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和个性需求,实施成长规划书制度,组织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对每个学生以职业生涯为重点,进行跟踪式一对一成长规划指导,不断完善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能力。

职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根据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职业意识特点,以四年制本科教育为例,可以尝试将大学四年分成六个基本时段开展就业教育,确保能够贯穿学生大学生活全过程。第一阶段(大一年级第一学期)在开展适应性教育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针对学生刚刚迈入大学校门,尚未实现角色转变这一主要特征,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帮助学生了解校史校情、规章制度与专业课程设置,与此同时要进行本专业社会定位、就业现状、职业前景等介绍,渗透本专业的行业优势、社会责任、历史使命等教育,从而使学生在渗透中得到职业启蒙,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第二阶段(大一年级第二学期)侧重开展职业定向教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启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充分发挥朋辈榜样示范作用,邀请成功校友现身说法,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影响身边人”的方式,在职业启蒙的基础上尽早明确学生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第三阶段(大二年级)侧重开展职业体验教育,针对学生缺乏对相关职业的直观了解、职业设计过于理想化等,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就业见习基地,鼓励支持学生组建或参与以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开展走进名企、模拟招聘、创业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特点和要求,结合实际对职业目标进行初步修正。第四阶段(大三年级)侧重开展成长反思教育,组建“学生共同成长小组”,剖析就业典型案例,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就业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调整生涯规划与心理预期。第五阶段(大四年级第一学期)侧重开展择业指导教育,开展就业形势政策解读,简历制作、面试、签约等就业技能培训。针对学生正处于职业选择期,价值判断困惑和心理焦虑呈明显特征的实际,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对毕业生的价值引导和心理疏导上。第六阶段(大四年级第二学期)侧重开展去向教育,开展岗前职业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提高等,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此外,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还应重点关注因特殊困难仍未顺利就业的毕业生,一是逐一分析未顺利就业的原因,全力帮助推荐;二是给以鼓励,树立信心;三是加强心理疏导和生活困难帮扶。

高校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保证其实效性和针对性,还需要打造一支既了解就业工作业务、又能够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专业化队伍,建立完善由学校党政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院(系)具体组织实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将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和渗透到各项工作之中,并形成合力。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