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突破天障铸铁拳

2009-07-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劲松 通讯员 戴景涛 我有话说

至7月25日,“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日程已过大半。今天,记者走进沈阳军区空军某部,探寻中国空军作为演习的重要力量构成,是如何精心准备,与俄方空军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军事演习任务的。

面对联演准备时间紧、任务重的考验,部队上下形成共识:“有挑战才有成绩,有任务才有机遇。”针对经验不足,

他们及时与参加过中俄联演的兄弟部队进行沟通请教。为夯实联演基础,他们从担负任务实际出发,成立联演作战研究室,制定统筹图,坚持把大任务分解成阶段小目标,加大技术加工和战法研练力度。

7月19日,两架歼8战机腾空而起,拉开了中俄空军第一次战术合练序幕。地面,俄方的两架苏-27战斗机正在做起飞准备,只见俄方机务人员高举红色牌子挥动示意,中方保障人员迅速跑步到位,双方机务人员经过商定各项性能参数后,我方新型电源车随即为两架战机同时进行充电、充氧作业。

沈空装备部综合计划处处长李仕奎说,针对这次俄空军参演机型多、保障难度大的特点,我方调配各式新型装备参加飞行保障;对各类保障人员重新进行编组;加强培训演练,熟悉俄军装备保障特点和需要。

在组织结构、指挥体系、保障方式等方面,中俄两军存在差异,但各有优长。沈空某航空兵师师长王启林说,合训前,中俄双方指挥所之间、指挥所与飞行员之间、双方飞行员之间就如何协同配合,都进行了认真交流。除完成预定课目外,合练的重要目的,就是双方要加强指挥、航管、通讯、飞行、机务保障等环节的协同,确保联合指挥顺畅,地面配合默契。

记者在两军联合指挥塔台看到,中俄双方指挥人员正通过监控设备密切注视着飞机编队动态,通过翻译互相交换各类信息数据。俄空军战斗群总指挥墨尔恰诺夫上校对记者说:“这次中俄空军联合保障协同到位,中方指挥控制系统和机务保障装备很先进、人员素质很高,我们感到配合很默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