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祁连河湟飞彩虹:土族

2009-07-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邢永贵/撰文 吴力田 田呢/摄影 我有话说

土族姑娘

“向着蓝蓝的天空看,艳丽的彩虹挂天边。那不是彩虹挂天边,是土族阿姑的花袖衫。”这是一首在土族聚居区广为流传的赞歌。土族被称为“彩虹民族”,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又被誉为“彩虹的故乡”。

土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青海省的互助、大通、同仁等地,还有部分居住于甘肃省天祝、水登等地。

土族生存的家园,资源丰富,风景秀美,民风淳朴。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的北山林区,脉接祁连,势揽河西,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国家地质公园。佑宁寺,藏传佛教名刹,素有“湟北诸寺之母”盛誉。南门峡、五峰寺皆为旅游名胜。更有小庄土族民俗旅游业如火如荼,扬名华夏。此外,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的老爷山、鹞子沟,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内的古鄯药水泉、官亭渡,同仁县保安古城,魅力各具,吸引四方游客。

土族有灿烂的民间文学艺术。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有民间文学《拉仁布与吉门索》、民间音乐《丹麻土族“花儿会”》、民间舞蹈《土族於菟》、民间美术《土族盘绣》、民俗《土族纳顿节》和《土族婚礼》。另有多项民间文学艺术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土族民间音乐主要有:婚礼歌、叙事歌、“安召”舞曲、赞歌、问答歌、“花儿”(情歌)、儿歌、劳动歌曲和宗教歌曲,种类繁多,争奇斗艳。在众多民间歌舞形式中,以“安召”舞和“轮子秋”最为著名。每逢节庆日,土族群众不论男女,都环绕着家中的“转槽”转“安召”。他们边唱边舞,情绪热烈,曲调悠扬,舞姿优美。“轮子秋”是秋千的一种,是土族人民独创的娱乐活动。简单说,它是将板车车轴连同车轮竖起,底扇车轮用碌碡等固定起来,在顶扇车辆上固定一具梯子,又在梯子的两端缚上绳子,做成秋千。随着社会进步,土族人民不断创新,轮子秋制作越来越精美,表演动作也更具艺术美和观赏性。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前,土族“轮子秋”在鸟巢面向全球观众演出,赢得掌声一片。此外,群众性集会形式的“花儿”会群众基础深厚,历史悠久,长盛而不衰。土族“花儿”曲调优美、深沉、婉转,极富感染力。而作为民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土族婚礼,充分表现了土族人民的热情、乐观、诙谐和智慧。整个婚礼犹如一出群众性的歌舞剧,起承转合,美不胜收,其内容之丰富、程式之严谨、表演之投入、寓意之深刻,令人叹为观止。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色彩搭配和谐自然,制作技艺精妙绝伦,充分体现了土族妇女高超的刺绣技艺和对美独特的感悟能力。较为典型的服饰除花袖衫外,还有毡帽、扭达、坎肩、腰带、鞋袜、围肚、钱褡、烟袋、枕顶、针扎等,品类众多,自成一个系列。

历史悠悠,兴衰替迭。土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很快,尤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发展最具代表性。目前,全县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已初步建成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青稞酒产业及民俗旅游生态园、塘川工业区和红崖子沟工业区。工业企业目前已有酿造、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冶炼、水电等五大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制种业、畜牧业、旅游业)方兴未艾。城镇建设步伐迅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科教文卫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土族儿女正在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美丽的家乡。新时代,新家园,新农村,新征程。祁连山下,物阜民康;河湟两岸,海晏河清。彩袖翻飞舞“安召”,“花儿”新曲唱盛世。

邢永贵为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文联编辑、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

【链接:土族】

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此外在青海的同仁、乐都及甘肃的天祝、肃南、永登、积石山、卓尼等地也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族人口为241198人。土族使用土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土族历史上没有文字,1979年国家帮助土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节日欢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