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坚守革命军人的精神高地

2009-08-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温庆生 通讯员 何禹 黄松 我有话说
西藏军区某摩步团组建19年来,面对“生命禁区”的艰苦环境,肩负“戍边卫国”的神圣使命,官兵们克服高寒缺氧、伤痛疾患,抛却儿女情长,用赤胆忠诚和青春热血,在地球之巅矗立起革命军人的精神丰碑。

生命可以透支,履行使命决不欠账

2004年2月,当上级将一份关于高原高寒山地无线信

息传输与定位控制系统的研究任务下达给摩步团时,装备处工程师韩正军刚刚做完胃肿瘤手术,正在内地休假疗养。他知道,在内地休养恢复快,并发症少,即使不回去,领导也不会怪他,但韩正军明白,自己是团里的技术骨干,不回去,这个项目就可能延期。

韩正军主动回到高原接受研究课题。然而,身体虚弱加高原反应,韩正军再次病倒了,住进医院。

两周之后,韩正军执意出院,回到岗位,开始研究课题。他双手抖得连笔都握不住,坐了不到十分钟就全身上下冒虚汗。上厕所,弯不下腰,只好在椅子上挖个洞方便。

苦战260多天,韩正军终于完成研究项目,其间4次晕倒,3次住进医院。这项成果有效解决了困扰驻高原寒区部队几十年的无线信息传输难题,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生成,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生命可以透支,履行使命决不欠账。19年来,摩步团一茬茬官兵迎难而上,一次次在透支生命中将履行使命诠释得淋漓尽致。

2008年5月9日,正在冰天雪地组织部队训练的三营营长刘建兵突然大汗淋漓,呼吸困难,晕倒在地。官兵们把他紧急送往医院,诊断为高原肺水肿。经医院抢救与治疗,终于保住了性命。出院时,医生特地嘱咐他和团领导:“这种病随时都有可能猝死,必须全休!”

“战友们正在雪山上训练,我哪儿能全休躺着睡大觉!”出院第三天,刘建兵让司机小马用背包绳把自己捆在军车的座位上,向雪山进发。

两天之后,汽车到达雪山训练场地。司机小马解开背包绳,搀下头晕脑胀、大汗淋漓的三营长刘建兵交给战友,一扭头,扑在方向盘上“呜呜”地痛哭起来。

有这样一组数据,反映了摩步团官兵“透支生命”的状况:50%的官兵有血压升高、心室扩大等中度高原反应,60%的官兵患上了痛风、脱发、胃病、指甲凹陷、眼底出血、缺氧性肢痛症等慢性高原疾病。

透支生命,不辱使命。近年来,摩步团官兵在各类比武竞赛中共夺得150多块奖牌,出色完成迎外、军事演习等重大任务27次。

“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都是靠前站的新一代”

2006年9月,一位手持摄像机的非洲某国驻华武官,把镜头对准了正在单杠上做大回环的摩步团几名年轻士兵。

刚开始,他还颇有兴致地边摄像边记数,可当单杠上的4名中国军人旋转超过60圈时,他惊愕得张大了嘴,竟然忘记了转换手中的镜头。

他知道:这里海拔3670米,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的60%,而战士们却身轻如燕!与他同行的60多名驻华武官也纷纷竖起大拇指。

好炉炼好钢,好营带好兵。在摩步团这所大熔炉大学校里,80后90后青年官兵健康成长,成功完成了从“蜜糖一代”到“军中骄子”的嬗变。

2000年,80后干部、现任装步三营教导员樵小锋从军校毕业,走进摩步团。天天面对苍凉的雪山,时时与高原反应抗争,处处与艰险较劲,艰苦的环境大大超过他承受的能力,精疲力竭的他,一心想早些离开部队。

有件事令樵小锋受到震撼:一名三级士官就要当爸爸了,妻子天天在山下盼他。没想到,他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突遇雪崩,身负重伤,出院后团里决定让他回内地疗养,他却死活也不肯走。最终,这位战士带着伤痛留了下来。

此事让樵小锋羞愧难当,他开始反省自己。渐渐地,樵小锋知道了“生为西藏献心血,死为西藏献生命”的谭冠三将军,在边防线上拉着马尾巴以身殉职的张贵荣司令员,累死在海拔5000多米巡逻道的边防团团长高明诚等许多先辈的事迹。后来,战友们还告诉他,自上个世纪50年代十八军进藏以来,已经有5000多名官兵长眠在雪域高原……

震撼远不止这些。一次演练前,从团领导到士兵,都剃成了清一色的光头。站在整齐的队列前,团长信誓旦旦:“军人因战争而存在,军人的每一根头发,从发根到发梢都要体现战备意识!”

头发和战备有什么关系?樵小锋不懂。队伍解散后,一个老兵告诉他:“把头发剃光,负伤好包扎。”

樵小锋为之一震:演练如战斗,枕戈待旦才是军人的本色!顿时,樵小锋一下子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沉重的责任。他暗自告诫自己:地球之巅不是生命的禁区,而是检验和体现忠诚的热土。

薪火相传,樵小锋开始行动了。他每天苦练军事本领,累睡着过,累晕倒过,但每次清醒后又接着练。这位出生于1981年的小伙子,在短暂的军营岁月里,实现了人生的一次次起跳与跨越,迅速成长为营教导员。

“在摩步团,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的青年官兵,都是靠前站的新一代。”摩步团政治处主任朱峡余这样评价团里的青年官兵。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雪域高原圣洁美丽,雪域高原同样冷酷无情。

彭秋人,一名入伍不到两年的新兵,将自己年仅22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地化作了雪山,将一片忠魂赤骨永远地融入了西藏高原的冰天雪地间。

2005年7月,部队正在海拔4700多米的林芝色季拉雪山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六班副班长彭秋人带领9名战士走在最前面,负责侦察探路。

当时正值雨季,一连半月的阴雨使奇险无比的山路变得更加狰狞恐怖。当他们来到一个塌方区时,发现一名藏族老阿妈被泥泞困住。彭秋人命令大家原地待命接应,自己只身一人前去营救。眼看就要接近老阿妈,突然一块飞石从200米高的山顶飞落下来。就在飞石即将砸向老阿妈身上的一瞬间,彭秋人一个箭步冲上去把老阿妈扑在身下,自己却被飞石击中头部,英勇牺牲。

建团19年,有6名官兵献出宝贵生命。他们当中,有的人为保卫边疆血洒疆场,有的人为抢救国家财产壮烈牺牲,有的人被高原病魔夺去了生命。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更为可贵的是,不少官兵不图名,不计利,在奉献了自己光和热之后,默默离开。

他叫胡秀山,1985年参军。参军第一年,他跟随部队参加长途行军。那时候,正是风雪迷漫的寒冬,当汽车轮子陷进冰河的时候,他第一个跳进满是冰碴子的河流,破冰开路,将汽车推上河岸。从此,他落下关节炎和胃下垂,后来又得了慢性肝炎。医生说他不宜继续留在西藏高原工作,但他说:“技术是部队给的,应该献给部队。”于是,他留了下来。

谁也没想到,胡秀山却在2003年突然提出转业申请。

战友们疑惑不解:论他的工作态度和群众基础,就是再干几年,领导也不会“赶”他走,何况他的军龄已满18年,再过两年就可自主择业,为何选择此时离开部队?

难道是找到门路,联系好满意的工作了?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正确答案写在胡秀山的转业报告里:“由于文化基础差,面对越来越多的新装备,我心有余力不足,还是早腾位子让有能力的年轻人上吧……”

惦量再三,上级批准了胡秀山的转业申请。欢送大会上,胡秀山泪洒军营,留下肺腑之言:“一个军人,如果再也无法胜任工作岗位,他对部队作的最后一个贡献就是下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