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大连港大窑湾港区集装箱码头繁忙的装卸场面。任勇摄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国内宏观经济调整影响,去年年底至今年初,我国港口运输面临巨
货物吞吐量“V”型反转确立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完计32.7亿吨,同比增长2.6%;其中:外贸10.1亿吨,同比增长0.2%;内贸22.6亿吨,同比增长3.9%。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去年11月份,煤炭、铁矿石、钢铁等大宗商品需求剧降,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仅0.7%,较前一个月骤降9.8个百分点,到今年1月份更是降到-5.9%。港口货物吞吐量出现近十年来首次负增长,内、外贸货物吞吐量以及沿海、内河货物吞吐量全面皆负,特别是外贸货物吞吐量更是达到二位数负增长。
但到了2月份,拐点开始显现。在外贸铁矿石、原油、矿建材料、粮食等大宗货物领涨下,货物吞吐量开始触底反弹,降幅开始缩小,3月份首现正增长,与国民经济先行指标――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同步进入经济止跌回升阶段,经过连续四个月缓慢攀升,上半年港口累计增幅已达到2.6%,说明港口运输生产已经完全走出阴霾,进入企稳回升关键时刻。
内贸依然是港口运输生产的主要动力,自今年3月份进入正增长后,增幅逐月上升。6月,单月增幅已达到8.9%,创年内新高。上半年内贸货物吞吐量领先外贸3.7个百分点。
下半年,随着国民经济企稳回升,港口运输生产继续向上趋势不会改变,但由于外贸环境较为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上升速度较为温和,并有可能出现一些反复。
铁矿石推动港口运输较快恢复
上半年港口运输生产企稳回升,外贸铁矿石超规模增长是关键因素。
来自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快报数字:1-5月份,港口铁矿石吞吐量达到4.2亿吨,同比增长了5347万吨,增幅为14.2%。1-5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为1.5%,如果刨去铁矿石增长,1-5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应为负增长。进口铁矿石已占到整个外贸量的三成,增幅更是高达26%。铁矿石仅次于煤炭成为港口第二大货种,但其增幅远大于煤炭。1-5月份,港口煤炭吞吐量下降了8.3%,一增一降,铁矿石增幅高出煤炭22.5个百分点,成为上半年增长最快的货种。
今年前5月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粗钢产量下降了22.4%,而中国钢厂鉴于良好的需求预期,充裕的流动性,以及国外矿石性价比优势,超常规进口,成为一些港口主要增长点。今年上半年对港口来说,可谓“有矿则富,有矿则强”。北方港口唐山、日照,铁矿石已占到各自总量的60%、58%。今年上半年,天津、唐山、营口、大连、连云港等港口铁矿石进口增长速度保持在40-70%高位,强有力地拉动了本港经济。
上半年过度进口铁矿石,已透支了下半年需求。据中国钢铁协会5月份统计的数据,含钢厂内部及港口库存铁矿石已达到亿吨,可满足三个月钢厂需求,巨量铁矿石有待今后消化,随着近期国际矿价谈判涨声再起。上半年过度火爆的铁矿石进口,有望在下半年出现降温。
集装箱下滑仍显外需疲软
与铁矿石火爆上升相反,上半年港口集装箱跌进谷底。去年11月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跌入个位数,并于今年1月份下降到两位数负值,2月份降幅曾高达14.9%。上半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597万标准箱,同比下降11%,增速较去年全年回落23.1个百分点,拖累了上半年港口恢复速度。
港口集装箱总量的75%左右是外贸货物,外贸箱量左右着港口总量,而欧美日箱量占到外贸箱的三成多,所以欧美日经济发展决定着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兴衰。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分别萎缩了5.5%、4.6%、9.7%。我国虽然多次提高退税率,以稳定外贸出口,但最终需求难以改善,上半年港口集装箱持续低迷。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两头对外的加工贸易遭受重创,珠三角、长三角港口群集装箱量锐减,致使该地区货物吞吐量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数,并远逊色于北方的环渤海港口群。而以外贸集装箱为主业的南方一些大港,业绩下降更为惨烈。上半年,上海港集装箱下降15.6%,深圳港集装箱下降21.1%。
1-5月内贸箱完成1307万标准箱,较去年同期下降1.4%,相对于外贸箱两位数下滑,内贸集装箱运输受经济下滑影响较小。
自3月份后,港口集装箱快速下降势头初步得到遏制,降幅基本维持在-10%左右振荡,说明港口集装箱底部形态逐渐显现。随着下半年欧美日经济止跌企稳明朗化,港口集装箱将走出低谷,缓慢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