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军医大学近年加强心理学科建设,下大力气锻造军事医学心理防护盾牌,迄今已为陆海空三军和武警部队、院校官兵10余万人提供心理服务。
纳入军事医学学科体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三医大校党委“一班人”敏锐地意识到,无论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突发性、激烈性、对抗性和毁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该校决定把心理学科纳入该校军事医学学科体系进行建设,走出一条为部队提供科学规范心理服务的新路。
三医大整合相关学科和专业人员,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在三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开设心理门诊;对军事医学心理、军人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等特色学科进行重点攻关;投巨资加强心理门诊建设,建立情绪障碍、心理测评等6个实验室,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建立“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教研骨干队伍。目前,三医大承担国家级课题10项、省部级课题15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0篇,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5项。
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
三医大校党委“一班人”认为,心理专家只有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才可能实现心理服务从理论到实践、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
为此,三医大组织100多批次专家深入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和军队院校500多个军、师、团级单位进行调研,开展以“心理检测、心理讲座、团队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服务活动,足迹遍及全国10余个省市,开展讲座300余场,直接服务官兵达10余万人,心理检测6万余人次,收集整理了几万份心理健康档案。
针对西南战区特殊的地域特点,三医大多次派专家深入高寒山地演习、高原驻军和驻训部队开展心理服务,研究特殊地域环境下军人心理变化规律,并组建心理救援队参加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非战争重大军事行动,派出专家参加“全军医疗机构健康军营行”、“总后基层部队心理教育疏导服务队”等活动,一边提供心理服务,一边积累工作经验。
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调查数据、资料,为三医大心理服务走向科学规范轨道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组织编写了《军人心理素质训练》、《战时心理调节手册》、《抗震救灾心理救援手册》等20多本专著和手册;研发的“军人心理健康档案及咨询系统”被全军许多部队采用;研发的“军人素质量表及训练模式”被全军100多个单位推广。
而今,三医大成功构建心理工作“教育―测评―疏导―咨询―治疗”网络系统、工作模式,建成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档案数据库、心理服务配套教材、教育网站和测评工具,与全军30多个不同类型的基层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起为部队心理服务相对完备的体系。
“输血”与“造血”并重
三医大把积极为基层部队开展心理服务与积极为部队培养心理骨干结合起来,从过去单一重“输血”功能的发挥,过渡到“输血”与“造血”功能并重。
他们近年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人,开办全军兼职心理医生培训班10多期,依托地方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生课程班5期,为部队联合培养心理健康专业硕士研究生200余人,还深入部队培训了一批心理工作骨干,提高心理服务的自我“造血”功能。而今三医大在校内建立起一套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门诊―学员队―学员”组成的三级心理服务系统;在校外为基层部队和院校培养了一支多层次心理咨询服务人才队伍,这支队伍由基层心理骨干、兼职心理医师、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研究生组成;逐步构建起一张面向基层,能上下互动、左右联通的心理服务工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