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参加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的“校研企”“1+1+1”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办学协议的签约仪式上发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现象,2009年学院240名还未入校的新生被到场的企业订购一空。
记者注意到,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的这次合约,是同15家国内著名乳品企业、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方共同签订的,也就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状况虽然呈现良好的势头,但在全国1000多所高职院校中,只有20%的学校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那么,为何一个在校生只有950多人的小型职业技术学院,会出现这样一个就业奇迹?在高校就业环境异常严峻的形势下,黑龙江民族技术学院的独辟蹊径,无疑给黑龙江的就业市场打了一针兴奋剂。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感慨,记者分别采访了学校、企业和国乳中心的负责人。
高校:破解就业难必须找准“病根”
据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徐建成介绍,长期以来,作为黑龙江省内唯一面向少数民族、民族地区服务的高等院校,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和其他的高职院校面临着一样的困惑,那就是:企业急需人才却难以招聘合适人才与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经过与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乳品企业的专家共同探讨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国际金融危机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谈到原因,徐建成认为,一是学校没有真正确立“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改革方向,或方向确定但无法落实;二是高校教师缺乏对市场的了解,无效讲课问题突出;三是高校的生产性实训条件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四是学生实习只会给企业带来负担,企业不愿接受大学生实习。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决定,向国乳中心和国内知名企业双双递出橄榄枝,意与科研单位和企业实现强强联合、深层次合作、实质性合作办学。一种新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理念――“1+1+1”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诞生了。
这种模式规定:乳品工艺、食品机械与管理两个专业,学生入学第一年就进入国家乳业中心进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习并开展实验、实训、企业见习等实践教学;第二年回到学院完成基础课、公共课的学习,要求两年不断线的课程在两个学年照常开设;第三年根据“校研企”合作办学协议,到乳品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按规定给予相关待遇;学生毕业后根据订单,到乳品及相关企业就业。方案的建立,推动了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国乳工程中心:龙头引领人尽其才
隶属于东北农业大学的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设有黑龙江省乳品工业培训中心。作为国内第一家乳品培训中心,他们早在多年前就参照丹麦达鲁姆学院乳品教学培训模式,根据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专业水平、实践水平的要求,通过“订单培养”、“3+1”等形式开展合作办学。培训中心先后与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天津轻工业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东方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二十多年来累计为乳品行业输送大专毕业生1200多人。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生庆海介绍说,与以往“校企合作”不同的是,“校研企”合作培养模式融入了高水平研究机构的技术培训优势,将高水平国家级研发中心加入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行列,通过这一平台培养的高职学生将更加符合企业需求。
据了解,该中心的22名工程师受聘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他们长期接触生产实际,面向市场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经常为企业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能够把高等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效契合,使学院建立起了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千万元的实验实训资源用到了高职人才培养上,学生拥有了高水平的学本事的平台;学生利用研发部门的资源,参加生产性实训培养实践技能,实践技能趋于成熟,在顶岗实习期间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企业不仅乐于接受,还会按规定给予相应待遇。
正是基于这样的培训实力,今年计划招收的240名学生已远远不能满足乳品企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学生尚未招进来,企业就把招生计划定空了的局面。
企业:适销对路我就欢迎
这种人才培养机制是否合理,最终还是企业说了算。
沈阳辉山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特说:“这些经过‘校研企’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240个学生,还满足不了我们一个企业的需求呢。”
黑龙江摇篮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铁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是我们企业不缺人才,而是急缺专业对口、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像这次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的‘1+1+1’人才培养模式设定的乳品工艺、食品机械与管理、食品分析与检验这三个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一定是我们企业所期盼的人才。另外,因为企业一般的厂址都设立在比较偏远的县市,所以能踏踏实实地下到基层去的人才也是企业用人的先决条件。”
哈尔滨市万家宝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潇竹表示,企业在招人的过程中,并不是以学历论能力,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熟练业务是企业最期望的人才。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设立的三个专业,就是为乳品行业而量身打造的,所以这样的专业生产人才不怕没有销路。同时这样的专业也为企业省去了大量的培训资金。
好模式必须让三方共赢。
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保障三方利益的平衡是关键。徐建成院长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制度的顺利实行,学校、企业、国乳中心一直在寻找一个契合点。目前,学院负责学费收取并支付学生在国乳中心学习期间应该付给国乳中心的一年学费,及第三学年(在企业)顶岗实习费每人1200元。在学生到国乳中心报到日起一个月内,学院把全年学费的80%及住宿费全年400元拨给国乳中心,以便学生学习、实习期间使用,其余20%学费,在结束培训合格后拨给国乳中心。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第三年,由企业支付学生相应的薪水。最终,企业省钱、省心、省力,又得到了需要的人才。三方各得其所。
徐建成还透露,为了确保制度的推进和改革的顺利进行,在今后的办学中,他们还将建立一个理事会领导下的乳品学院,以新的体制和机制让企业、国乳中心和学院共同成为办学的主体。并且要把这种制度延伸到更深的领域,不仅仅作为全日制的教育任务来培养人才,还可以面向希望继续接受培训的企业在职人员和希望返校“回炉培训”的高职院校毕业生。
黑龙江副省长程幼东对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这项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赞扬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小学校作了一篇大文章,为高水平科研院所加盟校企合作创造了经验,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对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