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2009-08-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昭翮 我有话说
改革开放30年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党爱才、识才、用才、聚才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使我国人才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人才理论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理论科学分析了人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人才工作

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初步回答和解决了如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人才保证以及新时期人才的地位、培养、选拔、使用、标准、机制、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人才总量大幅增加,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造就了一支规模宏大、专业门类齐全、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近些年来,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央和各地各部门把培养和吸引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国内外科技前沿课题、国家战略项目、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大产业攻关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相继实施了“百千万人才工程”、“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和“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才机制体制建设日臻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活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机制体制。经过30年的奋斗,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各类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体制,形成了一套法制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特别是人才评价机制、人才选用机制、人才竞争机制、人才流动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人才管理机制等已初步形成,党中央确立的有关人才制度建设的总目标正逐步实现。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人才工作面临的新矛盾和新挑战。我国人才相对数量仍然偏小。几十年来,我国各领域各行业各地区通过学校培养、专业培训、岗位锻炼、实践磨砺等渠道,已经造就出一支数量相当可观的人才队伍。但从整体来看,人才的相对数量仍然较少,人才结构迫切需要优化,高端人才比较缺乏,在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上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为此,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强国战略方面,我们仍然需要作出切切实实的努力,扎扎实实地工作。要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要从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出发,大力改革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以鼓励具有创新精神、做出突出业绩的“大人才”、“小人物”脱颖而出。

一是进一步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科学发展最可依靠的优势。要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确立人才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以人才优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开展人才工作、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实现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密切结合,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必须把科学人才观与科学发展观统一起来,把经济发展规律和人才开发规律统一起来,统筹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努力使人才工作的目标在统筹发展中定位,人才工作的政策在统筹发展中制定,人才工作的实效在统筹发展中检验。

三是加快人才工作机制体制的创新。人才只有使用才能创造价值。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要把以用为本贯穿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各个环节,以用好用活人才为核心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发展政策创新,着力解决当前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等问题,努力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四是坚持推进人才工作的协调发展。推进人才工作的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各领域各行业协调发展的基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目前要努力搞好科学统筹,推进人才工作的协调发展。要努力搞好地区间、行业间、城乡间、国际国内等人才开发的协调。坚持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相协调,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做到因事求才、因才施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所,使所有人才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繁荣进步。

(作者系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