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厦门高校思政教育吸引力从何而来

2009-08-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连维兴 苏伟珍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我有话说

日前,厦门理工学院的几千名学生或坐着或站着把学校操场团团围住,为正在进行的第二届文明班级最后争夺赛加油呐喊,把一年多来文明班级创建的气氛推向高潮。厦门理工学院文明班级创建缘何受到学生的如此欢迎?原来,学院改变以往的方式,先提出目标,让学生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创建,打造班级气质,最后以竞赛的方式决出胜负。

学院文明班级评选从被动“参评”为主动“创建”,受到学生的追捧:首届文明班级创建只有73个,如今第二届已达到201个,申报比例高达86%。

厦门理工学院文明班级创建,是厦门高校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吸引力的一个美丽掠影。近日,记者走进厦门各高校,感受不同学校不一样的思政教育方式带来的魅力,揭开厦门高校思政教育吸引力如何产生。

从感动开始第一道功课

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自然就能使学生的心灵生成感动。厦门各高校的思政教育选择从感之于心、导之于行入手,让学生来到学校就有所“动”。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在新生入学军训时,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入党教育。系里请来高年级学生现身说法。军训结束后,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达到80%以上,有的班级达到100%。

来到华文学院,到处可见不同肤色的学生。这所以向海外华侨华人及其他外籍人士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学校,有将近一半学生是境外生,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能收到学校为他们准备的礼物――与国内学生结成对子。一个国内学生与一个境外生进行“一帮一”结对,让境外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华文化,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学生之间关系更和谐,让世界文化大交融的华文学院显得其乐融融。

贴近学生需求进行朋辈教育

大学生是对创新充满渴求的群体,只有在需求中找寻贴近个性的方式来做思政教育,才能更贴近学生。

时下,厦门各高校正流行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朋辈教育。厦大有一支接受过专业化训练的心理志愿者团队。他们分布在各个学院和专业,在学习之余,以真实的角色向身边的同学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展日常心理教育。

华侨大学在每个班级设有一名班级心理保健员。这些人的工作是,对一般的心理困惑的同学进行疏导、排解,对有严重心理烦恼的同学用适当的方式介绍其前往心理辅导中心寻求心理援助等,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也在每班设置一名班级心理委员。

以榜样力量追求“雪球效应”

一开始,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要求每个学生每年至少要参加两次大型的志愿者活动。而现在,学生都很自觉争当志愿者,形成了很好的氛围,就连低年级学生也以学姐学哥为榜样,积极参与做好事。只要有公益活动,学校一通知下去,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报名。从学生人手一本的小册上,记者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学生做过的好事,每记录一件事就盖一个章。学校还有一个做好事不留名的“爱心协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厦门各高校极力营造学榜样的氛围,带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品质,让“雪球效应”越滚越大。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辅导员从每月的工资里拿出10%成立爱心基金会,随后老师学生纷纷响应,将废物回收所得等留给了爱心基金会,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华文学院以热爱中华文化的泰国诗琳通公主的名字命名图书馆,吸引越来越多的境外学生关注、热爱中华文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